谯城社火大赛再创辉煌,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
近日,谯城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火大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此次大赛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以30支高跷队为载体,将二十四节气的故事巧妙融入其中,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刷新了社火大赛的历史新高。
谯城区社火大赛自举办以来,始终秉承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宗旨。此次大赛在规模、创新程度和表演水平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当地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在活动现场,30支高跷队身着精美的服饰,踏着欢快的节奏,依次上台表演。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二十四节气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春分、夏至、秋分到冬至,每一个节气都通过高跷队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其中,最具特色的表演当属“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表演中,高跷队员们身着红色服饰,手持春联,欢快地跳着舞步,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此外,还有“清明”、“谷雨”、“夏至”、“秋分”等节气的表演,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清明”时节,高跷队员们手持鲜花,缅怀先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夏至”时节,队员们身着清凉的夏装,展示着夏日的热情;“秋分”时节,队员们手持丰收的果实,庆祝五谷丰登;“冬至”时节,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共度团圆佳节。
此次社火大赛在创新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尝试。首先,在高跷队的表演中,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得传统艺术更具活力。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二十四节气的故事与舞台表演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节气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社火大赛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民俗专家担任评委,为参赛队伍提供专业指导。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谯城区社火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日子里,谯城区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国传统文化,共同为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 “美食元宇宙”全新上线,虚拟亳州老街邀您品尝数字孪生小吃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摊主哭诉“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
- • 亳州与意大利罗马缔结“名人故里”友城,凯撒与曹操跨时空对话展启幕
- • 蒙城肉牛托管养殖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零成本年分红5000元
- • 电商扶贫直播村助力农民增收,培育千名农民主播年销农货破10亿元
- • 亳州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揭开低保乱象背后的真相
- •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新篇章
- • 亳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中药冷饮店日销5000杯“冰镇酸梅汤”助力市民清凉度夏
- • 华佗中医院创新医疗模式,元宇宙诊室与远程操控机械臂针灸技术引领未来医疗
- •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
- • 谯城秸秆综合利用创新助力3D打印建材出口东南亚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城市秩序再引关注
- • 亳州发布“招商十条”新政,更高奖励5000万吸引产业链龙头落户
- • 乡村春晚变味:化肥广告植入,小品促销歌硬唱,观众直呼过瘾
- • 职业技能扶贫培训班全覆盖,助力6万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
- • 亳州“百企帮百村”行动圆满收官,200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
- • 谯城区试点“绿电积分”项目,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
- • “电子祭祖”APP卷款跑路,10万村民充值款打水漂:科技祭祀背后的风险警示
- • 校长职级制试点启动,50名校长摘“行政帽”专注办学治校
- • 亳州全域旅游卡疑云重重:免费宣传背后藏猫腻,另购“服务包”成隐形陷阱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农家乐遭强拆,村民泼粪抗议引发社会关注
- •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 • 涡河放生乱象:鳄龟泛滥致渔业崩溃,信徒围攻捕鱼船
- • 亳州农高区荣获国家级园区称号,聚焦生物育种与数字农业发展新篇章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庄子梦蝶”光影艺术展引争议:投影仪过热烧毁展馆窗帘,艺术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 • 直播带货扶贫梦碎:百万白菜价甩卖,村民囤货泡沫破裂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日加工能力达100吨药膳预制菜
- • 张良故里惊现汉代兵法竹简,疑似失传《黄石公三略》残卷
- • 谯城-蒙城快速路塌方事件引发追责风暴,四县交通局长集体被约谈
- • 废弃小学变身网红书店:村民热议“看书需38元咖啡才能进”
- • AI助力非遗传承:AI复原失传蓝印花布配方,草木染非遗工坊订单排至明年
- • 全省首推教师弹性工作制,课后服务纳入绩效考核,教育改革再迈新步伐
- • “网红葡萄”滞销烂地,农民借网贷投资反欠债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喜剧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的典范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逆袭登顶,利辛增速垫底,GDP排名洗牌再起波澜
- • 亳州预制菜产业园崛起,年产值突破50亿,亳州小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15%
- • 安徽:生态修复让“黄金水道”重获新生
- • “零彩礼扶贫”变味:天价改口费催生百万现金,女方索要拖拉机装满现金,引发社会热议
- • 蒙城景区“扫码厕所”引争议:2元一次被骂“最贵公厕”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0%
- • “丧宴强制消费:茅台镇内供酒888元一桌,实则勾兑假酒,消费者权益何在?”
- • 亳州马拉松现奇观:选手边跑边喝中药补给液引热议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引发教育关注:辍学女童早婚现象抬头”
- • 秸秆禁烧巡逻队罚款创收:农民地里烧杂草被索要3000元引发热议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医保报销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 • “教育云平台”上线,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谯城实验高中“AI中医诊断课”引热议:把脉机器人频出“肾虚”诊断,学生吐槽不已
- • 村民集资百万建道德经塔,门票收入却归开发商引争议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助力滞销农货直达长三角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创新高
- • 5G赋能农业,无人农场在蒙城落地,播种收割全程机器人作业引领现代农业新篇章
- • 教会渗透扶贫村,留守老人捐光低保金建“忏悔堂”:一场心灵的救赎与反思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五禽戏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全球30国选手竞技,日本选手改编引发版权争议
- •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量突破10吨,创收新高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 • 隐忧: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中药材市场虚假繁荣:千家商户空置,电商冲击下“药都”招牌褪色
- • “药都夜宴”汉服剧本杀爆火: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体验古风悬疑之旅
- •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共育中医药人才新篇章
- • 亳州大鼓书方言保护计划启动,百年非遗曲目抢救在行动
- • 涡阳蒙城争夺庄子研学基地:跨县教材标注引发口水战
- •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刻字事件引发关注,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教育公平待解
- • “零彩礼”现象催生天价改口费:新娘敬茶喊妈一次收费1万元,婚俗变味引热议
- • 万亩白芍扶贫基地遭强铲改种玉米,药农跪地哭诉:订单合同成一纸空文!
- • 濒危剧种淮北梆子复排《华佗传》引发热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