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亳州中药材产业作为一项特色扶贫产业,为当地30万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在亳州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当地贫困户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首先,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帮助他们购买中药材种植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政府还邀请农业专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
其次,亳州市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降低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此外,合作社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
在市场拓展方面,亳州市政府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与电商平台、医药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中药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市场。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也为贫困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据统计,亳州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当地30万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这些贫困户通过种植中药材,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还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亳州中药材产业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以下是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
1.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贫困户参与种植。
2. 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
3. 合作社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4. 市场拓展: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与电商平台、医药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5. 持续发展:注重产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亳州中药材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发挥产业扶贫的优势,助力更多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 • 冥币印刷厂污染农田,村民患癌率激增却拒关停:金钱至上还是生命至上?
- • 人才新政重磅出台:顶尖药学家落户可获千万科研资助,助力我国医药事业腾飞
- •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曹操故宅,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 • 亳州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AI巡检机器人24小时守护粮情安全
- •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
- • 村民集资百万建道德经塔,门票收入却归开发商引争议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飙升40%
- • “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上线,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 • 谯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AI课堂助力全区1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巩店梨花节“以花代币”: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
- • 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亳州“全球绿色中药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
- • 华为数字农业总部落户,引领全国“云上药都”建设新篇章
- • 万佛塔登顶攻略:挑战旋转石阶,领略绝美风光
- • 亳州-徐州共建淮海经济区物流枢纽,中药材48小时直通连云港,共筑区域物流新格局
- • 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助力未来希望
- •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跨区域协作激活外向型经济新活力
- •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引发社会关注
- • 数字农业云平台上线:四县农田数据实时共享,防灾效率倍增
- • 亳州打造全国最大白芍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
- • 百年老字号“牛肉馍”入选省级非遗,日销破万张创纪录,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谯城实验高中创新“AI中医诊断课”引热议:学生调侃“把脉机器人总说我肾虚”
- • 亳州首款中药配方颗粒成功上市,助力传统汤剂现代化转型
- • 伪造保险单致暴雨冲毁扶贫大棚,20户农民返贫绝食 ***
- •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老子文化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引领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
- • 四县联合整治“隐形变异培训”,重拳出击取缔地下室补习班23家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亳州经开区再创佳绩,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
- • 亳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区域协同发展遭遇瓶颈:谯城区拒绝向三县开放中药材检测中心
- • “共享猪圈”骗补丑闻曝光:百头虚拟猪骗走百万补贴,村民未见一根猪毛
- •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青囊经》补遗篇,针灸图谱首度公开揭示中医瑰宝新篇章
- • 天静宫首届“国际老子论坛”盛大开幕,欧美学者共论“无为治国”
- • 庄子祠上演实景剧《逍遥游》:无人机扮鲲鹏引争议,特效廉价毁意境?
- • 百年工艺传承舌尖记忆 探访毫州涡阳干扣面的匠心之道
- • “基金招商成效显著,30家被投企业跟投落户亳州,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亳州创新营销,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历史名人文化传承新风尚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典范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 •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引领餐饮行业新变革
- • 亳州牛肉馍速冻生产线投产,微波3分钟还原现烤口感,引领速冻食品新潮流
- •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上线,万亩农田迎来AI精准灌溉新时代
- •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展现跨境电商新活力
- • 涡阳苔干出口价暴涨300%,韩国企业包机抢购原材料,揭秘火爆背后的原因
- • 亳州农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线,村级事务“一屏通管”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亳州数字农服联盟成立,农户扫码即可轻松呼叫农机队
- • 县医院现“走廊产妇”,家属自带折叠床排队待产,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 • 道家养生谷违规建别墅群,开发商称“为文化配套”:真相与争议
- • “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利辛好人”评选涉嫌刷票,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呼“老子说生死自然”
- • 村主任儿子涉嫌参与扶贫牛偷宰卖肉案,监控揭露惊人内幕
- • “以商招商”奖励政策再加码,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更高奖1000万!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巩店梨花节‘以花抵票’引发争议: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
- • 蒙城庄子祠扩建方案引发争议:赛博朋克风格引学者联名要求停工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绿色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
- • 曹操中学开设“AI历史课”,虚拟曹操与学生辩论三国谋略
- •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家长质疑:学二夹弦不如刷题有用?
- • 中药材市场“千亿时代”来了!
- • “引江济淮”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电商扶贫直播村助力农民增收,培育千名主播年销农货破10亿元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亩均收益翻两番,绿色致富新路径
- • 高铁经济泡沫:亳蚌城际日均客流不足百人,车厢成菜农专列,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接入全球200家医院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重焕生机
- • 剪纸艺人起诉镇政府Logo侵权,法院判赔8万元创非遗维权先例
- • “共享墓地扶贫引宗族血战,兄弟持铁锹争穴葬父”:一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思考
- • 扶贫车间变传销窝点:留守妇女编中国结交“入会费”,揭开贫困背后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