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中药冷饮店日销5000杯“冰镇酸梅汤”助力市民清凉度夏
近日,亳州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预示着高温天气将持续来袭。面对炎炎夏日,市民们纷纷寻找各种方式来消暑降温。其中,一家中药冷饮店因其独具特色的“冰镇酸梅汤”而备受追捧,日销量高达5000杯,成为市民们清凉度夏的“神器”。
亳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有“药都”之称。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湿,因此,在炎炎夏日,如何消暑降温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家中药冷饮店,凭借其独特的“冰镇酸梅汤”,成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
据了解,这家中药冷饮店位于亳州市繁华地段,店内环境优雅,服务周到。店内的“冰镇酸梅汤”选用优质乌梅、山楂、甘草等中药材,经过精心熬制,口感酸甜适中,消暑解渴。在炎炎夏日,一杯冰镇酸梅汤下肚,顿时让人感觉清凉舒爽,疲劳全消。
随着高温红色预警的发布,这家中药冷饮店的生意更是火爆。据店员介绍,自高温预警以来,店内日销量已突破5000杯。许多市民表示,在炎炎夏日,一杯冰镇酸梅汤不仅能解渴,还能起到一定的消暑作用。
“冰镇酸梅汤”之所以受到市民的喜爱,除了其独特的口感外,还因为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乌梅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山楂则能促进消化、降低血脂;甘草则具有调和诸药、解毒的功效。这些中药材的结合,使得“冰镇酸梅汤”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在高温红色预警期间,这家中药冷饮店还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如买一送一、满额赠送小礼品等,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品尝。店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让大家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清凉与舒适。
总之,在亳州市高温红色预警期间,中药冷饮店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冰镇酸梅汤”,成为了市民们消暑降温的首选。这既体现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现代餐饮业的创新与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这家中药冷饮店将继续为市民带来清凉与健康,助力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夏日。
- • 皖北美食专线:探寻谯城牛肉馍与利辛地锅鸡的味蕾之旅
- • 亳州首推“中医体质食疗外卖”,茯苓包子、当归汤成爆款,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助力5万贫困女生,辍学率实现清零
- • 谯城创新举措:推行“家长执照”制度,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家长会
- • 华佗中医药职校学生抗议实习变药厂流水线:每天分拣药材12小时,职业教育引关注
- • 文化补贴分配不均引发争议:谯城独占六成经费,三县抗议“我们是后娘养的”
- • 利辛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入选省级典型,为企业创新 *** 保驾护航
- •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20户脱贫户返贫:保险单竟是“假面”!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 • “棺材贷”横行乡村:生死之间,债务如影随形
- • 暴雨成灾,四县扶贫项目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
- • 废弃小学变身网红书店:村民热议“看书需38元咖啡才能进”
- • 非遗文化“二夹弦”走进校园,00后学员占比超六成,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主城区暴雨内涝,地下车库50辆泡水车车主集体索赔市政部门
- • “小小厨神争霸赛”开赛,千名儿童传承非遗蒙城烧饼技艺
- • 《青囊书》手游全球首发,华佗IP助力玩家化身神医抗疫救世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
- • 涡阳苔干出口价暴涨300%,韩国企业包机抢购原材料,揭秘火爆背后的原因
- • 《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实施,87处历史建筑获专项修复资金,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 • 亳州历史文化新风尚: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传承千年风华
- • 光伏农场遭遇冰雹袭击,千块太阳能板破损损失超千万
- • “乡村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全省推广,快递进村成本降低60%”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1万台,全面辐射全国市场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
- • 全省最大预制菜产业园落户亳州,瞄准长三角万亿市场
- • “零彩礼扶贫”变味:天价改口费引发社会关注,88万现金塞满行李箱引争议
- • 教师编制考试泄题案告破,谯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被刑拘
- • 暴雨无情,千亩中药材绝收:四县农民联合堵国道讨保险理赔
- • 中日韩药膳产业合作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亚洲药膳产业新篇章
- •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高价国学班被指“割韭菜”:国学教育市场乱象初探
- • 城市口号征集引吐槽:“中华药都,曹操故里”被批没新意,网友热议如何打造更具特色的宣传语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超1.2万元
- • 亳州大学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引发关注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面投入使用”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实践?
- • “美食外交”出新招,亳州药膳宴成外宾访华指定菜单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
- •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百亿级亳州国际医药城盛大开工,同仁堂、白云山等12家名企首批入驻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魅力
- •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纪委介入调查却无果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法律维权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科创板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
- • 千年古街焕新颜,北关老街非遗市集盛大开市,百名药师现场展示古法炮制技艺
- • 皖北粮食安全再升级:跨县应急储备体系建成,确保30天口粮供应无忧
- • 谯城区图书馆创新举措:中药典籍专区与学生借书兑换养生茶饮券
- • 亳州连续8年获省级脱贫考核“好”等次,彰显脱贫攻坚成果
- • 特教资源中心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迈向99.8%:照亮特殊教育的希望之光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的典范
- • 亳州小麦再创佳绩,单产刷新纪录,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谯城乡村社火大赛热闹开锣,30支高跷队竞逐“金锣奖”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牌,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村民自发复原“庄子梦蝶”灯舞:耗资20万却因安全隐患被叫停
- • 隐忧: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网红葡萄”变滞销,扶贫成果遭讽刺:果农借贷反被逼债,社会问题亟待关注
- • 涡阳教师编制考试泄题事件:考生举报跨县作弊产业链,教育公平何在?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事件
- •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盛大启用,3000名儿童享受“ *** 家长”贴心服务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凌晨卸货声仍扰人清梦
- • 乡土专家破格晋升,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殊荣:农业领域人才新风向
- • 华佗故里深度游:五禽戏免费教学,中医体验馆把脉开方成新风潮
- •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称利辛安保如菜市场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农村医疗体系面临挑战
- • 宗族械斗借民俗还魂:两姓争抢庙会头香致5人重伤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新指令
- • 亳州四县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不一,家长呼吁全市统一评分以彰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