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的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成为安徽省内继安徽省博物馆之后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与此同时,该馆举办的年度特展“药都千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物爱好者,累计观展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成为今年文化界的一大亮点。
亳州博物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自2002年开馆以来,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此次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是对亳州博物馆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亳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药都千年”是亳州博物馆今年的年度特展,以亳州作为“药都”的历史为背景,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展览分为“药都之源”、“药都之韵”、“药都之魂”三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等,生动地展现了亳州千年药都的历史变迁。
在“药都之源”部分,观众可以了解到亳州作为“药都”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其中,展示的《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让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药都之韵”部分则聚焦于亳州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古代文物、民俗风情等,让观众领略到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古代壁画、瓷器、铜器等,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药都之魂”部分则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事业中的辉煌成就,以及现代亳州在中医药产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这一部分让观众看到了亳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此次“药都千年”年度特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也为亳州博物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据统计,自展览开幕以来,累计观展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次,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
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以及“药都千年”年度特展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亳州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实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亳州博物馆将继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宗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 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联盟正式成立,亳州荣任轮值主席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正义不容侵犯
- • 涡河污染引发鱼群暴毙,渔民划船挂死鱼抗议化工厂排污
- • 亳州美食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助力就业超30万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 • 亳州首条轨道交通S1号线开建,无缝衔接高铁与机场,助力城市交通升级
- •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新突破:污水治理率达100%,生态污水处理站建设成效显著
- • 华佗中医药职校学生抗议实习变药厂流水线:每天分拣药材12小时,职业教育引关注
- •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跪求复工:“宁要工资不要低保”
- • 亳州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至30种,贫困患者费用全减免,健康扶贫再升级
- • 亳州白酒产业环保风暴来袭:13家酒企因污水排放被勒令整改
- • 四县联合整治“隐形变异培训”,重拳出击取缔地下室补习班23家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凌晨卸货声仍扰人清梦
- •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称“利辛安保像菜市场”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启幕,百道“食养方”传承《本草纲目》智慧
- •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传承美味再掀热潮
- • “共享猪圈”骗补丑闻曝光:百头虚拟猪骗走百万补贴,村民未见一根猪毛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黄牛罢工躺平,拖拉机趁机抢镜
- • 华祖庵创新推出“五禽戏食疗套餐”,中医专家现场定制体质菜单,养生新风尚来袭!
- • 网络卜卦陷阱四县乡村,老人百万转账打赏主播,孙辈前程堪忧
- •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基地投产,年产值冲刺300亿元,中药产业迎来新篇章
- • 高铁游亳州攻略:新开通站点接驳指南,周末打卡不绕路
- • 扶贫车间变传销窝点:留守妇女编中国结交“入会费”,揭开贫困背后的阴影
- • 暴雨灾害重创四县小麦,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国道
- • “送教上门”: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年度服务超1万课时,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 •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揭开贫困背后的黑幕
- • 亳州现“天价学区房”:曹操小学周边房价突破5万/㎡,家长争相购买
- • 药都四宝宴荣登中国地标宴席,高端食材演绎舌尖上的养生传奇
- • 亳州首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助力安徽产业链升级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激活
- • 亳州创新引领,全省首个“搭积木”式装修平台上线,加速建筑业智能化转型步伐
- •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古韵新生的文化传承之旅
- • 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泡沫破灭,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十万“新农人”
- •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节水40%实现稳产高产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表演争议: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传统习俗还是低俗娱乐?
- • “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请愿,政府紧急叫停: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碰撞”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
- •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亳州成功上线,农民种地实现额外增收新篇章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万亩荷塘项目烂尾,莲农含泪挖藕填埋:“一斤赔三毛”
- • 药商直播卖“曹操养生秘方”被立案,专家斥其伪科学营销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实践?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贫困背后的黑暗面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正式运营
- •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疑云:方言歌词涉嫌AI生成,评委直呼听不懂
- • 皖北美食专线:探寻谯城牛肉馍与利辛地锅鸡的味蕾之旅
- • 华佗中医院“天价中药方”引争议:感冒药费高达800元
- • 中药养生之旅:漫步药市、沐浴药浴、品饮养生茶,老中医相伴讲解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培育千名致富带头人的力量源泉
- • 茅台镇假酒“丧宴”强制消费,一桌8888元,不摆被骂“不孝”: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
- • 百家宴30人食物中毒,主办方辩称“野菜本来就有助排毒”:食品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 • 亳州少年科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百名“小院士”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 *** , *** 紧急叫停: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引发社会热议”
- • 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 • 道家菜认证标准发布引发热议:清修派质疑“红烧肉加枸杞也算道膳?”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达2亿立方米
- • 花木兰女将训练营在亳州落地,传统武术与现代军事拓展融合创新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关爱老人,警惕骗局
- •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38道工序坚守百年匠心传承
- • 直播带货扶贫泡沫破裂:百万白菜价甩卖,村民面临尴尬局面
- • “老人捐光低保金建‘赎罪教堂’,子女报警无果:教会渗透扶贫村之谜”
- •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助力500名残疾人掌握手艺增收新技能
- • 传统柳编工艺跨界设计惊艳亮相米兰国际家居展
- • 扶贫资金建冷链物流园,建成后的租金高昂拒纳贫困户引发争议
- •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虚拟流量课程”
- •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曹操故宅,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 • 皖北江南胡集镇: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游客笑称“买家秀现场”
- • 谯城辣椒产业联合体挂牌,小农户抱团闯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