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修复让“黄金水道”重获新生
在皖北大地蜿蜒流淌的涡河,曾是淮北地区跨豫皖两省的骨干排水河道,承载着沿岸数百万人口的生计与梦想。这条发源于河南开封黄河岸边的水系,历经千年沧桑,却在近代工业化浪潮中一度黯然失色——非法码头林立、水质污染、航道淤塞,让这条"黄金水道"蒙上阴影。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态治理与非法码头清理行动的持续推进,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部门联动:铁腕拆除非法码头
2025年初春的蒙城县漆园街道,一场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水务、交通、环保等八部门联合执法的专项行动,对涡河岸边的5座非法码头实施了依法拆除。这些码头长期违规占用岸线资源,装卸作业扬尘污染水体,成为河道生态的"顽固病灶"。类似的场景在7月底的茨淮新河沿岸同步上演,拆除设备后的码头场地经过复垦复绿,逐渐恢复自然肌理。当地居民回忆:“以前码头昼夜作业的噪音让人难以入睡,现在终于能看见河岸本来的样子了”。这种"属地 *** 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以往河道管理中的权责碎片化难题。
生态修复:从疮疤到绿肺的蜕变
治理后的抛泥区变身生态缓冲区,是工程中最富创意的转折。在谯城区沙土镇的航道整治现场,绞吸船将疏浚产生的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140亩的抛泥区,这些曾被视作废弃物的泥沙,经过科学处理后成为培育水生植物的天然基质。沿岸乡镇同步推进的生态护岸工程,采用"格宾石笼+植物根系固土"技术,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鱼类提供栖息空间。涡阳县河长制办公室的监测数据显示,治理河段的水质COD(化学需氧量)指标较三年前下降42%,岸边鸟类种群数量翻了一番,曾经因污染绝迹的银鱼重现水域。
黄金水道重生:航运与生态的双赢
站在新建的500吨级航运港口眺望,绞吸船在河面划出的航迹如同一条银色缎带。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涡河将实现全年通航,船闸通过能力提升300%,相当于每小时可多通过8艘满载货物的船舶。亳州市航运协会算过一笔账:采用内河运输比公路运输每吨货物减少碳排放约65%,全线贯通后预计年替代公路货运量达120万吨,相当于减少3万辆重型卡车的尾气排放。更令人惊喜的是,航道整治中创新的"生态疏浚"工艺,通过控制挖泥深度保留底栖生物群落,使航运效率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兼得。
长效机制:河长制下的全民守护
傍晚时分的涡阳滨河公园,河长信息公示牌前常有驻足查看的市民。这套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河长体系,将河道管理责任具体到人,配合"智慧水务"平台的实时监测,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蒙城县开发的"河道卫士"APP,鼓励群众拍摄举报环境问题,上线半年收到有效线索237条,兑现奖励1.2万元。曾经的码头工人老张如今转型生态护岸员,他感慨:“以前挣的是破坏环境的钱,现在领的是保护家园的工资”。这种"专业监管+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正在筑牢生态修复的防线。
夕阳西下,货轮鸣着汽笛驶过蒙城闸,岸边的芦苇丛中白鹭翩跹。这条穿越两省十县的古老河流,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清洁能源船舶的轮廓逐渐取代冒黑烟的拖船,当垂钓者的笑声回荡在昔日的码头废墟上,涡河治理的故事已然超越单纯的环境整治,升华为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动实践。在这条生态廊道上,每一朵浪花都折射着发展理念的变革,每一段航程都丈量着文明进步的尺度。
- • 《名人课》走进中小学课堂:曹操诗词与华佗医理成考试新内容
- • 亳州老街改造引争议:明清砖雕被替换成“赛博朋克”灯光墙
- • 亳州民乐团《十番锣鼓》奏响国家大剧院,非遗乐韵激荡京城
- •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谯城年薪高2万,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
- • “美食盲盒列车”首发,乘客体验曹操贡酥、华佗蜜饯的独特风味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发村民围攻,执法队遭围攻:传统观念与现代冲突的尴尬局面
- • 国际中医药大学联盟落户亳州,20国共建华佗学术研究中心,共筑中医药国际交流新平台
- • 全国首推“招商信用保险”, *** 为企业落地风险兜底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逆袭登顶,利辛增速垫底,GDP排名洗牌再起波澜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激活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丑闻:利辛砷超标井被贴“安全达标”封条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扫码即可一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农村智慧医疗全覆盖,AI辅助诊断助力健康中国梦
- • 亳州机场经济区规划公示:四县共建临空产业园,分工明确,共绘发展新蓝图
- • 彩礼贷悄然入侵扶贫村:小伙借贷50万娶妻,婚后全家打工还债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花费清单曝光:门票支出占比高达七成
- • 石弓镇石材产业绿色转型:粉尘回收系统获国家专利,引领环保新篇章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100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
- •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豆腐渣工程背后四县利益链浮出水面
- •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成摆设,档案“全员心理健康”造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村民不满,殡葬改革激化矛盾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接入全球200家医院
- • 谯城区图书馆创新举措:中药典籍专区与学生借书兑换养生茶饮券
- •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入选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创新之路助力乡村发展
- • 亳州“口袋公园”突破200个,推窗见绿成市民标配
- •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每头牛减碳1.2吨获国际认可,绿色农业迈向新里程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
- • 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150家,中医药AI项目获亿元融资,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
- •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佳肴
- • 古井集团扩张风波:涡河水质恶化,村民癌症率激增引关注
- • “鬼结婚”产业链:中介兜售女童八字配阴婚,家长收3万签字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农家乐遭强拆,村民泼粪抗议引发社会关注
- • 民俗学者联名 *** : *** 将华佗诞辰改为白酒促销节引发社会热议
- • 庄子祠实景剧《逍遥游》全息投影技术引争议,观众调侃“鲲鹏似塑料风筝”
- • “校园午餐工程”:中央厨房助力20万学生,日供餐能力领跑全省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割库落地,30家贸易企业区域总部齐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
- • “网红葡萄”变滞销,扶贫成果遭讽刺:果农借贷反被逼债,社会问题亟待关注
- •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亳州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
- • 谯城区药商直播售卖“AI开光”中药香囊,市场监管局展开立案调查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 •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安徽老字号”,日销量突破3000个,供不应求!
- • 亳州美食产业崛起,年产值突破500亿,就业人数超30万
- • 亳州乡村人才公寓投用,免费入住政策助力青年扎根乡村
- •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公平何在?
- • 石弓镇矿山修复区现非法采砂,环保局长被实名举报,环保监管何去何从?
- • 华祖庵启动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打造文化康养IP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新潮流
- •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覆盖,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
- • “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上线,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开启教育公平新篇章
- • 曹操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魏武挥鞭”实景剧震撼首演
- • 涡阳七夕河灯节:点亮西淝河,万盏花灯映照千年民俗
- •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年度总额突破3000亿,连续三年领跑安徽增速
- •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遭遇冷遇:百万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学猫叫》
- •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
- • 暴雨侵袭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抗议
- •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风波:方言歌词疑为AI生成,评委听不懂引发争议
- • 粮库挪用丑闻震惊全国:万吨储备粮神秘失踪,负责人竟称“老鼠吃了”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
- •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称号,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亳州四县联考泄题事件持续发酵:谯城家长花10万买答案被立案调查
- • “曹操IP主题餐厅”登陆北上广,黄精焖饭日均翻台10次,餐饮市场再掀三国热潮
- • 大学生直播团队助力亳州小吃走红,抖音单场GMV突破2000万!
- • 亳州首推“中医体质食疗外卖”,茯苓包子、当归汤成爆款,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亳州稳居全球之一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 •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社会热议
- • 亳州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绿色发展,5万亩林地惠及2万农户
- • 村庙“求子洞”猥亵案:假和尚借“送子仪式”性侵留守妇女,道德沦丧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