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一改”行动助力28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五清一改”行动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已覆盖全国286个村庄,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清一改”行动,即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沟渠、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废弃建筑,以及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这一行动旨在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286个村庄中,各地 *** 高度重视“五清一改”行动,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以下是部分村庄在“五清一改”行动中的亮点:
一、清理垃圾,村庄焕然一新
在“五清一改”行动中,各地村庄纷纷开展垃圾清理工作。通过设置垃圾桶、垃圾收集点,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好习惯。同时,加大垃圾清运力度,确保村庄环境卫生。
例如,某村庄在行动中,共清理各类垃圾1000余吨,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纷纷表示,现在走在村里,心情都好了很多。
二、清理杂物,村庄整洁有序
针对村庄内乱堆乱放、杂物堆积等问题,各地村庄开展杂物清理工作。通过组织村民共同清理,使村庄变得整洁有序。
在某村庄,村民自发组成清理小组,对村庄内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庄内的杂物得到了有效清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三、清理沟渠,村庄排水畅通
沟渠是村庄排水的重要通道。在“五清一改”行动中,各地村庄对沟渠进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
在某村庄,村民共同清理了长达3公里的沟渠,有效解决了村庄内排水不畅的问题。如今,村庄内雨水不再积聚,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四、清理废弃建筑,村庄空间更加宽敞
废弃建筑是村庄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在“五清一改”行动中,各地村庄对废弃建筑进行清理,为村庄腾出更多空间。
在某村庄,共清理废弃建筑20余处,为村庄腾出空间1000余平方米。清理后的空间,被用于建设公共设施、绿化带等,使村庄环境更加优美。
五、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村庄居民素质提升
在“五清一改”行动中,各地村庄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通过开展“最美家庭”、“卫生示范户”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
在某村庄,村民们在行动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村庄内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民素质得到提升。
总之,“五清一改”行动覆盖286个村庄,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行动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将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程家集非遗美食“贡品”利辛烧牛肉真空包装被曝含防腐剂超标,引发消费者担忧
- • 亳州产业大脑上线,AI算法助力精准推送全球招商线索
- • 合肥都市圈结对帮扶,百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乡村民宿新体验:百年粮仓变身“星空屋”,躺着看麦田银河
- • “利辛柳编申遗成功:传统技艺传承者老匠人因订单被机器取代悲剧离世”
- • 北关老街变脸: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老亳州人痛呼“丢了魂”
- • 亳州大学曹植研究中心成立,AI算法助力还原《洛神赋》创作过程
- •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共育中医药人才
- • 利辛推行“家庭签约教师”,特困生家中开课引安全争议
- • 全国更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落地亳州,平均价格降幅超56%,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 民俗争议:丧葬鼓乐队转型景区表演,引发“消费传统文化”之辩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社区名人故事角:全覆盖,传承文化瑰宝
- • 尉迟寺遗址重大发现:神秘玉琮出土,或揭示上古中原文化圈奥秘
- • 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平台上线,集体资产透明可查,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家长质疑二夹弦教育价值,呼吁重视学业成绩
- • 暴雨侵袭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抗议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激活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架,辐射全国市场
- • 涡阳农村小学撤并引发家长 *** :7岁孩童每日步行8公里上学,家长呼吁关注农村教育困境
- • 乡村小学撤并,旧址变养鸡场,村民怒贴标语:教育不如养鸡?
- • “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20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
- • 利辛县黑玉米订单农业助力10万贫困户增收,亩均增收2500元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全国之一,成为欧美火锅新宠
- • 留守儿童被喂“聪明符水”,高烧抽搐送医揭穿神婆骗局
- • 涡阳大豆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豆腐宴预订火爆,排队等席成新风尚
- • 老子文化园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举《道德经》挡挖掘机: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 • 法国卢浮宫盛大举办“亳州青铜文明特展”,成汤礼器惊艳巴黎
- • “小小厨神大赛”盛大开赛,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传承文化新篇章
- • 皖北美食专线:探寻谯城牛肉馍与利辛地锅鸡的味蕾之旅
- • 蒙城一中学区房价格暴跌,家长集体围堵中介要求退差价:一场关于教育资源的维权风波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发新颜告别“脏乱差”
- • 亳州四县扶贫资金审计疑云:谯城区千万补贴去向之谜
- • 全国最大中药渣有机肥厂正式投产,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项目陷入“烂尾”困境
- • 深度体验非遗魅力:跟随传承人学烙画,三月时光绘就《老子出关图》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乡村宗教乱象
- • 涡阳七夕河灯节:点亮西淝河,万盏花灯祈愿国泰民安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蒙城庄子祭祀大典盛大举行,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文化当代传承
- • “无人农场”轧毁农田引械斗,企业称村民“敲诈赔偿金”:一场关于利益与和谐的冲突
- • 丹城古镇焕发新生: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
- • 亳州历史名人主题邮局盛大开业,限量版“曹操作诗”邮票引发热销狂潮
- • 全国首条药膳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用,日产30万份即食养生汤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千名贫困群众展翅中药材炮制技艺
- • 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建成,滴灌技术助力农业丰收,节水率高达70%
- • 农村教育再升级:教师津贴提升至月均1200元,偏远地区师资稳定率超95%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法律维权
- • 林拥城生态项目三期竣工,城市“绿肺”再扩5000亩,绿色画卷铺展新篇章
- •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扶贫产品”,贫困户背锅遭刑拘:一场扶贫悲剧的反思
- •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资源化利用率达85%,助力乡村振兴
- • “庄子梦蝶”全息艺术展在上海惊艳亮相,亳州文旅签约百亿合作项目
- •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木兰从军》音乐剧融入美育课程传承巾帼精神
- • 巩店百年梨园花期攻略:摄影大赛引爆热潮,村民巧收“花瓣保护费”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乡村教师自创“蚯蚓粪种菜课”,带学生种出全校免费午餐
- •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
- • 养老服务中心变麻将馆,八旬老人控诉“活动室全天烟雾缭绕”
- •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丰收背后的无奈与期待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 • 人才新政重磅出台:顶尖药学家落户可获千万科研资助,助力我国医药事业腾飞
- • 亳州中欧班列首发“乡村振兴专列”,万吨农品直达欧洲,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人潮涌动,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目睹“魏武王”石牌
- • 亳州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助力百家“云上药企”崛起
- • 全国首个“建安文学数字馆”上线,AI技术再现曹丕、曹植兄弟诗酒唱和盛景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教育公平何在?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养生之道
- • 暴雨成灾,四县扶贫项目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