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药市探秘:真假虫草难辨,游客买“藏红花”实为染色玉米须
在我国的谯城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药市,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各种珍贵的药材。然而,近年来,随着药市的繁荣,一些不法商贩也开始混迹其中,以假乱真,让许多游客和消费者防不胜防。近日,就有游客在药市上买到了假虫草和染色玉米须冒充的“藏红花”,这不禁让人对药市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谯城区药市历史悠久,药材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然而,在药市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猫腻。不法商贩利用游客对药材的不了解,将假货掺杂其中,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近日,一位游客在药市上花费高价购买了一盒“藏红花”,满怀期待地准备用它来煲汤。然而,当她回家仔细观察后,发现所谓的“藏红花”竟然是染色玉米须。原来,不法商贩将玉米须染成红色,冒充“藏红花”出售,以获取高额利润。
同样,在药市上,假虫草也是屡见不鲜。虫草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价格昂贵。然而,不法商贩却利用游客对虫草的渴望,将一些与虫草外形相似的植物冒充虫草出售,让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为了揭开药市上的这些谜团,记者走访了谯城区药市,对假药材进行了调查。在药市上,记者发现,假药材的鉴别并非易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蒙混过关,甚至将假药材与真药材掺杂在一起,让人难以辨别。
面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表示,游客在购买药材时,应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以下是一些辨别真假药材的 *** :
1. 观察药材的外观。真药材颜色自然,质地坚硬,而假药材颜色鲜艳,质地较软。
2. 闻药材的气味。真药材有独特的气味,而假药材气味不明显或刺鼻。
3. 查看药材的产地。真药材的产地明确,而假药材的产地模糊不清。
4. 咨询专业人士。在购买药材时,可以向药市的药师或药材专家请教,以确保购买到真药材。
总之,谯城区药市探秘,真假虫草难辨,游客买“藏红花”实为染色玉米须的现象,暴露了药市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药市的正常秩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市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游客在购买药材时,也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以免上当受骗。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成功落地,助力绿色转型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亳州放大招: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
- • 石弓镇矿山修复区现非法采砂,环保局长被实名举报,环保监管何去何从?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砸毁出租墓穴安葬父亲,亲情何在?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
- • “共享农机”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乡镇覆盖率高达80%,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 “共富工坊”模式助力留守妇女增收,中药材加工月入6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亳州文化元宇宙”上线首日崩盘:四县争抢虚拟地标命名权引发热议
- • 非遗传承人张氏阿胶涉嫌掺假,直播间遭职业打假人现场检测引发热议
- • “网红葡萄”滞销变猪食,果农投资反欠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剧
- • 京东亚洲一号亳州智能物流园盛大投运,开启中原六省物流新纪元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仅800元
- • 农村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千万级村播”,线上年销农品破50亿,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
- • 林下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林药间作面积突破30万亩
- • 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进出口通关实现“零等待”,助力外贸发展新篇章
- • 谯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烂尾,七旬老人爬楼突发心脏病送医引关注
- • 谯城秸秆变废为宝,环保建材年产值突破10亿,远销东南亚市场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亳州国际药膳文化节盛大开幕,50国代表共襄盛举签约采购协议
- •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盛大启用,3000名儿童享受“ *** 家长”贴心服务
- • 利辛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入选省级典型,为企业创新维权注入强劲动力
- • “棺材之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千人失业危机四伏
- • 亳州非遗“二夹弦”绝技传人收徒,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
- • 涡河古航道出土战国道家帛书:老子庄子思想起源再添重要佐证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提升,农村学子占比超六成,彰显教育公平新成果
- • 濒危剧种淮北梆子复排经典《华佗》,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引发热议
- • 华祖庵启动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打造文化康养IP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新潮流
- • 亳州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AI巡检机器人全天候守护粮情安全
- • 博士服务团进驻乡镇,百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 •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全家喝农药逼 *** “给条活路”
- • 四县合建中药材期货交易所,共筑全球定价话语权新篇章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虚拟流量课程”
- • 《青囊书》手游全球首发,华佗IP助力玩家化身神医抗疫救世
- • 汉末名医华佗手植银杏树DNA测序,千年古树见证中医药传承
- • 亳州四县医保报销比例差异显著,利辛患者跨县看病多花万元引关注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庄子祠上演实景剧《逍遥游》:无人机扮鲲鹏引争议,特效廉价毁意境?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承千年味道引关注
- • 亳州白酒产业环保风暴来袭:13家酒企因污水排放被勒令整改
- • 亳州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海归硕士返乡带火芍药产业
- • “小小厨神大赛”开赛,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传承传统文化新风尚
- • 数字农业云平台上线:四县农田数据实时共享,防灾效率倍增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助滞销农货直达长三角,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AI合成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传承千年文化记忆
- • 亳州中考体育评分标准差异引争议:利辛学生引体向上满分不敌谯城跳绳
- • 蒙城庄子祭祀大典举行,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文化当代传承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突破200万亩,助力药农增收致富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
- • 暴雨侵袭四县千亩小麦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千人堵国道
- • 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治理,化解纠纷成效显著
- •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盛大启幕,百国中医齐聚共祭“外科鼻祖”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扶贫民宿遭强拆,村民泼粪阻挠:生存困境谁来关注?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女尸骨叫价8万,盗墓团伙专刨贫困户祖坟”
- • 中欧班列“亳州号”首发,中药材专列直达汉堡港,开启“一带一路”新篇章
- • 暴雨无情,保险拒赔引千人卧轨抗议:四县扶贫项目全毁背后的困境
- • 义门苔干非遗工坊开放:游客体验传统腌菜工艺,网友热议“臭到怀疑人生”
- • 跨县倾倒中药渣致土壤镉超标,千亩小麦磨粉后不敢上市: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游客投诉凤冠“一冠多戴”,古镇魅力何在?
- • 村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千名村官持证上岗
- • “湿地星空音乐会”因光污染遭投诉,环保组织呼吁“还候鸟黑夜”
- • 蒙城试点“庄子哲学必修课”:学生抱怨逍遥游阅读理解难度超英语
- •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 • “乡贤调解室”村村覆盖,化解矛盾超万起,助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 •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土壤有机质提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