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扩面,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助力企业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土地改革政策,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近日,安徽省亳州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将改革范围扩大至全区,为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标准地”改革是指政府将土地划分为若干标准地块,对企业实行“先租后让、先评后定、带项目供地”等政策,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亳州开发区此次改革扩面,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亳州开发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在土地资源紧张、企业用地成本较高的背景下,如何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成为了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标准地”改革扩面,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改革后,亳州开发区将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则,对企业购地成本进行直降30%。具体措施包括:
1. 降低土地出让底价。政府将根据市场行情和土地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确保企业购地成本降低。
2. 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先租后让、先评后定、带项目供地”等政策,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3. 提供优惠政策。对企业购地、建设、运营等环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4.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行为,确保土地市场秩序稳定。
“标准地”改革扩面,为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对亳州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改革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改革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亳州开发区的竞争力。
亳州开发区此次“标准地”改革扩面,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纷纷表示,此次改革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改革也有利于提升亳州开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亳州开发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同时,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亳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扩面,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改革政策的推动下,亳州开发区必将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 •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阴雨天保粮能力显著提升80%
- •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传承美味再掀热潮
- • “五年投入衔接资金超100亿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融合”
- • 网红卜卦风潮席卷农村:老人为孙子前程倾囊打赏,算命主播竟成“致富神话”
- • 亳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百家企业共享IP红利,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事件:利辛砷超标井贴“安全达标”封条,真相令人震惊!
- • 庄子祠堂抽签骗局:游客求签必遭“血光之灾”,解厄费最低1888元
- • 跨县打击“神医诈骗”,捣毁假借华佗卖药团伙
- • 庄子IP咖啡店倒闭潮:逍遥拿铁、鲲鹏蛋糕被吐槽“又贵又难喝”
- • 华佗故里倾力打造“世界药圃”,引种3000种珍稀药用植物
- • 老子文化节盛大开幕,《道德经》全球译本展呈现83国版本,传承东方智慧
- • 亳州四县联考泄题事件持续发酵:谯城家长花10万买答案被立案调查
- • 主城区现汉代墓葬群,考古队紧急呼吁暂停地铁3号线施工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全覆盖,共育汽车行业精英
- • 亳州剪纸大师匠心独运,50米长卷《药都百景图》惊艳国家博物馆
- • 蒙城县黄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全国高端牛肉供应链基地
- • “美食+文旅”融合示范区盛大落成,游客沉浸式体验从采药到烹膳的全过程
- • 亳州首所“零碳校园”建成,太阳能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 • 彩礼新规引发争议:男方县城买房须加女方名,否则婚礼当日罢亲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新时代
- • 蒙城农民画惊艳巴黎双年展:乡土色彩震撼欧洲,国内却鲜有人知
- • 亳州-合肥都市圈城际铁路获批,1小时经济圈再加密,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新篇章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三国群雄雕塑震撼亮相,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涡阳闸北镇创新实践“光伏羊”养殖新模式,绿色能源助力畜牧业发展
- • 老子文化节变传销大会:千人交5万拜“道商导师”,实则兜售三无保健品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偷埋遗体事件频发
- • “零彩礼”现象背后:新娘敬茶竟成天价改口费,一次收费高达1万元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扶贫牛被连夜盗宰,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销赃:一桩村霸式盗窃引发的争议
- • 构建健康防线,助力脱贫攻坚——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慢性病送药上门全覆盖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漆园镇鼓书艺人联名控诉:政府强推电子祭祖,传统说唱艺术濒临失传
- • 花戏楼百年大修竣工,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清代砖雕神韵重现
- • “一网通办”助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实现随迁就读保障率100%
- •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分裂,男方家族扬言:“老祖宗规矩闹不起别嫁!”引发社会热议
- • “苔干之乡”产业崩盘:韩国订单转移越南,千吨滞销喂猪,我国农业面临新挑战
- • 联合申遗失败反思:中药炮制与老子思想打包申报的“一锅乱炖”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豆腐渣工程背后四县利益链浮出水面
- • 亳州首座万象城开工,皖北商业能级迈上新台阶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白酒行业智能化转型
- •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创新力量引领行业发展
- •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跨区域协作激活外向型经济新活力
- • “乡村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全省推广,快递进村成本降低60%”
- • 中日韩共祭商汤大典,亳州荣膺“东亚文明起源城市”称号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农家乐遭强拆,村民泼粪抗议引发社会关注
- • 农村改厕补贴被冒领,新厕所成蚊虫滋生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如何解决夜间噪音污染问题?
- • 亳州黄牛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牛肉馍原料迎来全新升级
- • “网红葡萄扶贫梦碎:滞销喂猪,果农陷入高利贷困境”
- • 四县乡村教师联名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教育公平何在?
- • 农民自制“抗洪校车”被叫停:安全还是失学?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800元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假道士谎称镇邪,骗渔民捐款建龙王庙
- •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热议:阴间美学引发游客评价两极
- • “亳州文化一卡通”上线即瘫痪,四县争夺首页推荐位互不相让引争议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淮河生态经济带市长论坛在亳召开,共绘流域发展新蓝图
- • 亳州与新加坡交易所携手,共推中药企业跨境上市新篇章
- • “蒙城非遗‘扁担戏’濒危:最后传人直播招徒,打赏收入超演出费百倍”
- •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38道工序坚守百年匠心传承
- • 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正式启用,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
- • 中药饮片智能分拣中心启用,机器人替代千人岗位引失业争议
- • 扶贫牛深夜被盗宰,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参与销赃:正义终将到来
- • 涡阳职高强制学生进电子厂实习,教育局回应:校企合作合规
- • 特色种养保险全覆盖:小龙虾养殖户遇灾可获万元赔付
- • 古井镇酒厂废水泄漏事件引发村民集体索赔,农田绝收损失高达500万元
- • 亳州创新营销,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历史名人文化传承新风尚
- • 全国首推“招商服务官”制度,百名处级干部一对一护航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