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景区“扫码厕所”引发争议:2元一次被骂“最贵公厕”

近日,蒙城县某景区内的一处新型“扫码厕所”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厕所采用扫码支付的方式,每次使用需支付2元。这一收费方式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游客的不满,有人甚至将其称为“最贵公厕”。
据了解,蒙城县景区的“扫码厕所”是近年来景区为提升游客体验而引入的新设施。与传统公厕相比,扫码厕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卫生条件好,二是使用方便,三是节约资源。然而,尽管该厕所具有诸多优点,但2元的收费却让一些游客感到难以接受。
“2元一次,这简直是‘最贵公厕’!”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道。他认为,景区内的公共设施应该免费向游客开放,而扫码厕所的收费过高,有失公平。
对于游客的质疑,景区方面表示,扫码厕所的收费并非无中生有。该厕所的维护成本较高,包括清洁、消毒、维修等费用,这些都需要通过收费来弥补。此外,扫码厕所还采用了智能化管理,如自动感应冲水、自动除臭等功能,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成本相对较高。
景区方面还表示,扫码厕所的收费并非一成不变。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景区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以确保游客的合理利益。同时,景区也承诺,在扫码厕所的显著位置张贴收费标准,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
事实上,扫码厕所并非蒙城县景区的首创。近年来,我国多地景区纷纷引入扫码厕所,以提升景区的现代化水平。然而,扫码厕所的收费问题却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景区作为公共设施,应该免费向游客开放;也有人认为,扫码厕所的收费是合理的,因为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在笔者看来,扫码厕所的收费问题并非非黑即白。一方面,景区作为商业实体,需要通过收费来维持运营;另一方面,游客作为消费者,有权享受物有所值的公共服务。因此,景区在引入扫码厕所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总之,蒙城县景区的扫码厕所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公共设施收费问题的契机。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景区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提升服务的同时,兼顾游客的利益,让公共设施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争议,村民辩解:“热闹不起来就是子孙不孝!”
- •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刻字事件引发关注,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
- • 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探秘非遗技艺毫州牛肉馍的 *** 奥秘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 *** 强征麦田
- • 高铁新城规划遭质疑:万亩良田变“鬼城”楼盘,可持续发展之路何在?
- • 亳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AI作业批改系统全域覆盖助力教育现代化
- • “苔干扶贫项目烂尾,菜农直播火烧千亩滞销苔干:政府让种不管销!”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新活力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留守老人被忽悠抵押宅基地买“养老床位”,子女返乡发现家宅易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 • 天静宫周边“道士”强卖护身符,不买就咒“血光之灾”?揭秘避坑指南!
- • 皖北首个冷链物流中心投入运营,蒙城牛肉48小时直达沪杭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成立,为个性化矫治问题青少年提供新途径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贫困背后的黑暗面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的转型困境与希望
- • 华佗养生宴荣登中国地标美食榜单,24节气菜品展现药食同源智慧
- • “五抓五促”模式助力驻村工作队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 •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
- • 光伏扶贫电站遭冰雹砸毁,村民分红落空反背维修贷款,扶贫之路再遇挑战
- • 跨县虚拟扶贫项目背后的产业链:蒙城编造、涡阳招标、利辛洗钱
- • 贫困户贷款被强买高价化肥,小麦绝收后银行上门查封宅基地:悲剧背后的深思
- • 民办学校高薪挖角致公立教师荒,教育局发文“禁止流动”遭抵制
- •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花王”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引发教育局“亵渎经典”争议
- • 生态沟渠助力千村清洁,农田退水实现水质达标
- • 村主任儿子涉嫌参与扶贫牛被盗宰卖肉案,监控揭露惊人真相
- •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村民坚持“祖宗规矩”,责任归属引争议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亳州产”干椒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3.3%
- • 幼儿园给孩子喝“防疫中药茶”,卫健局紧急叫停:安全与合规的警钟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培育千名致富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
- • 谯城-蒙城快速路塌方事故引发追责风暴,四县交通局长集体停职检查
- • 亳州连续8年获省级脱贫考核“好”等次,彰显脱贫攻坚成果
- • 农村彩礼贷横行,小伙为娶亲背债30万:不借永远打光棍?
- •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揭开贫困地区扶贫乱象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新增15村,修复百年古宅200栋
- • 全国首条药膳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用,日产30万份即食养生汤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仅800元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启动,百名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助力乡村振兴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校园“中央厨房”投用,日供餐20万份,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 • 亳州荣登“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名单,三国主题文旅线路盛大发布
- • 乡村春晚植入广告引众怒:小品演到一半突然推销化肥
- •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农业市场困境亟待破解
- • 非遗二夹弦走进百村,戏曲小院变身网红打卡点
- • 亳州农高区获批国家级园区,聚焦生物育种与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破50万,分红惠及百万村民,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 • 秸秆禁烧新举措:无人机喷洒微生物制剂,7天降解还田
- • 亳州县域教师轮岗制度实施受阻: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现象引发关注
- • 涡阳庄子文化村开村,国学体验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篇章
- • “百家宴”食品安全风波:30人腹泻住院,主办方竟称“野菜本来就会拉肚子”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民丰收梦——提前72小时精准通知农户应对极端天气
- • “药都夜宴”汉服剧本杀爆火: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体验古风悬疑之旅
- • 药企绿色转型加速:10家龙头药企联合斥资5亿升级废水处理系统
- • 亳州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助力百家“云上药企”崛起
- •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北关老街变脸: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老亳州人痛呼“丢了魂”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新风尚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投入使用”
- •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谯城年薪高2万,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处非法家庭教会背后的真相
- • 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工,亳州携手修正药业等12家龙头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销赃记录直指县接待办食堂:揭开腐败背后的真相
- • 百亿级亳州国际医药城盛大开工,同仁堂、白云山等12家名企首批入驻,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
- • “亳麦香”区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强筋小麦直供五得利、中粮,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曹操墓VR密室逃脱”项目因恶搞历史被批,文旅局紧急下架引发社会热议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百件作品再现三国风云
- • 蒙城庄子祭祀大典盛大举行,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文化当代传承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
- • 乡村春晚变味,化肥广告植入引发观众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