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小麦再创辉煌:万亩示范田亩产突破1700斤,单产再破纪录!

近日,我国安徽省亳州市传来喜讯,当地小麦生产再创佳绩,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突破1700斤,再次刷新了我国小麦单产的新纪录。这一喜人的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强大实力,也为全国小麦生产树立了新的标杆。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著名的“中国药都”,拥有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近年来,亳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当地小麦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此次突破纪录的万亩示范田位于亳州市涡阳县,种植的是优质小麦品种。在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农民的辛勤劳作下,这片示范田实现了亩产1700斤的高产目标。这一成绩,较往年提高了近30%,为我国小麦生产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在示范田里,记者看到,小麦长势喜人,麦穗饱满,颗粒饱满。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高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育优良品种。涡阳县积极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小麦生长阶段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方案,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是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四是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五是农业科技培训。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高产示范田的成功,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涡阳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小麦单产,助力农民增收。
亳州市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小麦单产再破纪录,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强大实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亳州市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我国小麦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此次亳州市小麦单产再破纪录,无疑为我国小麦生产增添了新的活力。
总之,亳州市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700斤的喜人成绩,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在新的征程上,我国农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 改厕扶贫补贴被冒领,新厕所无水管成摆设:扶贫政策落实还需加强监管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亳州首条名人主题公交线开通,扫码即可聆听曹操华佗双语故事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耕牛罢工躺平,笑翻观众
- •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高价国学班被指“割韭菜”:国学教育市场需规范
- • 《华佗》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濒危剧种淮北梆子焕发新生
- • 亳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中药冷饮店日销5000杯“冰镇酸梅汤”助力市民清凉度夏
- • 非遗传承人评选疑云:谯城药商挤占利辛柳编名额,引发“财力决定文化价值”争议
- •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3吨走私犀牛角,跨国药材黑产链被一网打尽
- • 北关老街风云:百年药铺变网红奶茶街,老亳州人痛呼“丢了魂”
- • 民俗学者联名抗议:华佗诞辰被政府用作白酒促销节引发社会热议
- • 庄子祠沉浸式演出引热议:游客扮蝴蝶体验“物化”,散场后投诉“被洗脑”
- •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阴雨天保粮能力提升80%
- • 全市建成120个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 • 药都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助力三年培养十万“新农人”
- • 丹城古镇焕新之旅: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
- • “基金招商成果斐然:30家被投企业纷纷落户亳州,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
- • 谯城区十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启用,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篇章
- •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守护中医药瑰宝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平台上线,集体资产透明可查,助力乡村振兴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宁德时代投资50亿建中药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助力绿色发展
- • “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20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
- • 涡阳干扣面文化节千人同庆,千米长桌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 • 首款“亳州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出口欧盟,打破技术壁垒,开启中医药国际化新篇章
- • “二月二龙抬头”:老街剃头匠免费为儿童理“龙头”,传承民俗盛典
- • 亳州首款中药配方颗粒成功上市,助力传统汤剂现代化转型
- • “无人农场”收割机意外轧毁农田,村民索赔反遭企业威胁:和谐发展下的隐忧
- • 扶贫车间变“僵尸厂房”:机器未开先倒闭,留守妇女集体 *** 讨薪
- • 亳州少年科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百名“小院士”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 亳州与意大利罗马缔结“名人故里”友城,凯撒与曹操跨时空对话展启幕
- • 四县村民联名呼吁:捍卫传统民俗,传承祖宗智慧!
- • 蒙城农民画院携手LV推出 *** 丝巾,乡土图案惊艳市场,万元高价见证文化价值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启动,百名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助力乡村振兴
- • 网红卜卦风潮席卷农村:老人为孙子前程倾囊打赏,算命主播竟成“致富神话”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席卷全国: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
- •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引发社会关注
- • 涡河航道疏浚发现元代沉船,瓷器碎片改写商贸史新篇章
- • “基金招商成果斐然,30家被投企业纷纷落户亳州”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查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激活《本草纲目》智慧
- • 全国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成,守护道地药材基因宝库
- • 特教学校募捐款被挪用,聋哑生用粉笔写满操场:我们要上学
- • 冬至阿胶糕订单激增10倍,亳州古法熬胶技艺再现辉煌
- • “亳麦香”区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强筋小麦直供五得利、中粮,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
- •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共研冷兵器战术,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 •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遭质疑:凤冠被50人戴过,游客投诉泛滥现象”
- •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传承千年药文化
- • 人才新政重磅出台:顶尖药学家落户可获千万科研资助,助力我国医药事业腾飞
- • 网络卜卦陷阱四县乡村,老人百万转账打赏主播,孙辈前程堪忧
- • 《名人课》走进中小学课堂:曹操诗词与华佗医理成考试新内容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 • 皖北首座万象城盛大开业,亳州夜间经济贡献率突破40%再创新高
- •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小黄车”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
- • “白芍基因组计划”重大成果荣登《科学》子刊封面,揭示中药奥秘
- • 药农 *** “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 • 暴雨肆虐四县扶贫项目,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
- • 涡阳老子文化园雕像群遭遇雷击损毁,修复资金缺口达千万亟待解决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黄牛罢工躺平,拖拉机趁机抢镜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民生困境亟待解决
- • “以商招商”奖励政策再加码,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更高奖1000万!
- • 智慧物流港投运,中药材24小时通关,物流成本直降30%!
- • 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崛起,30家企业入驻,年处理秸秆百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跨县虚拟扶贫项目:产业链的蒙城编造、涡阳招标与利辛洗钱之谜”
- • 留守老人沉迷“数字算命”,养老金全充“网络卦金”致饿晕家中
- •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基地投产,年产值冲刺300亿元,中药产业迎来新篇章
- • “共富工坊”模式助力留守妇女,中药材加工月入6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