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创新试点“共享药田”,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共享收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推出了一项名为“共享药田”的创新试点项目,旨在让市民参与种植芍药,共享生态与经济效益。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共享药田”项目由谯城区政府牵头,联合当地农业部门共同实施。项目选址在谯城区一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乡村,总面积约100亩。市民可通过网络平台或现场报名的方式,认领一块属于自己的药田,参与芍药的种植与管理。
据悉,市民认领的地块大小不等,从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在种植过程中,市民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的乐趣,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农业合作社进行代管。收获季节,市民可以自行采摘或委托合作社代为销售,收益按五五分成。
“共享药田”项目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许多市民纷纷表示,这种新型的农业模式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市民王先生表示:“平时工作压力大,没时间锻炼身体。这次认领了药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到农业知识,真是太好了。”
谯城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共享药田”项目,旨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让市民共享生态与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据了解,芍药是谯城区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共享药田”项目,谯城区将进一步扩大芍药种植规模,提高芍药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同时,项目还将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共享药田”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谯城区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广更多类似的项目,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总之,“共享药田”项目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它不仅让市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谯城区的“共享药田”项目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力量。
- •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忏悔教堂”:空心村里的信仰之光
- • 亳州扶贫村邪教渗透调查:23个非法教会操控贫困户思想
- •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助力,农户增收——万亩芍药订单不愁销
- • 涡阳“吨粮田”模式全国推广,玉米亩产2200斤创黄淮海新高
- •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家长质疑:学二夹弦真的不如刷题有用?
- • 丹城古镇焕发新生: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
- • 养老服务中心变麻将馆,八旬老人控诉“活动室全天烟雾缭绕”
- • 亳州二夹弦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戏班下乡演出超百场,传承民间艺术瑰宝
- •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
- • 非遗体验: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揭秘材料费背后的真相
- • “亳州药农云”APP上线,AI助力农业病虫害诊断,准确率高达95%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砸毁出租墓穴安葬父亲,亲情何在?
- • 非遗研学游陷阱:2980元中药炮制体验,竟是捣蒜游戏?
- • 亳州古城墙保护条例实施,明代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助力文化遗产传承
- • 石弓山崖现神秘岩画,专家推测或为早期道家符箓
- • “苔干之乡”产业崩盘:韩国订单转移越南,千吨滞销喂猪,我国农业面临新挑战
- • 庄子生态村生态危机:臭水沟与粪便直排威胁村民饮用水安全
- • “民意直通车”助力解决群众诉求,超万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承千年味道引关注
- •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道具磨损率达70%
- •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摊主哭诉“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
- • 农村教育再升级:教师津贴提升至月均1200元,偏远地区师资稳定率超95%
- • 华佗中医药大学筹建获批,2025年首批招生800人,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
- • 亳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年创收达20亿元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呼“老子说生死自然”
- • “小小厨神争霸赛”开赛,千名儿童传承非遗蒙城烧饼技艺
- • 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亳州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传承与创新共绘农业发展新蓝图
- • 北关历史街区年营收破15亿,成为皖北文旅新地标
- • “小小厨神大赛”盛大开赛,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传承文化新篇章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亳州大鼓书方言保护计划启动,百位老人献声抢救古音,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实现全面突破,200座生态污水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GDP逆袭领先,利辛增速垫底引发关注
- • 隐忧重重: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遭质疑:凤冠被50人戴过,游客投诉泛滥现象”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碳汇农田”交易,农民增收每亩200元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十万“新农人”
- • 城郊村彩礼新规引发热议:男方县城购房须加女方名,否则婚礼当天罢亲
- • “引江济淮”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展现跨境电商新活力
- • 亳州四县同步暴雨致涝,村民划自制救生艇转移物资,共渡难关
- • 谯城辣椒产业联合体挂牌,小农户抱团闯国际市场
- •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医药产业迎来新机遇
- • “无为而治”成懒政借口:村干部拒修危桥称“顺应天道自然塌”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全国辣椒市场“亳州产”占比三成
- • 古井镇酒香之旅:年份原浆免费尝?小心“酒托”连环套路
- • 留守老人捐光低保金建“忏悔堂”——教会渗透扶贫村的另类扶贫现象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
- • 村村通扶贫路塌陷变“搓衣板”,施工方承认掺入30%建筑垃圾引发社会关注
- • 甲辰年华佗诞辰1880周年全球祭典:百国中医共演五禽戏,传承千年中医文化
- • 西淝河生态廊道建成,沿岸10万村民共享生态旅游红利
- •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亳州成功上线,农民种地实现额外增收新篇章
- • 市政公园无人机巡防体系上线,开启“空地一体”治安防控新时代
- • 《亳州历史名人全录》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全国首推“招商信用保险”, *** 为企业落地风险兜底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
- • 亳州第七届“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竞赛圆满落幕,基层理论传播再创新高
- •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强拆家族祖坟,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
- • 利辛教师赴谯城讨薪:同教初三,年薪差4万,公平何在?
- • 老子文化园元宇宙道观上线,虚拟住持每日直播解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老人捐光低保金建‘赎罪教堂’,子女报警无果:教会渗透扶贫村之谜”
- • 药农 *** “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 • 梦蝶湖公园夜游:灯光勾勒逍遥游意境,汉服打卡点位推荐
- • 中药材跨境直播基地单日订单破千万,RCEP市场占有率提升30%——中医药行业迈向国际舞台的里程碑
- • 民俗学者联名 *** : *** 将华佗诞辰改为白酒促销节引发社会热议
- •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教育公平再成焦点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落户亳州,年处理量达10万吨,助力绿色循环经济
- • “利辛柳编非遗工坊面临机器挑战,老匠人直播烧毁作品抗议传统技艺传承困境”
- • 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国际交流新高地
- • 28年坚守的乡村校长与改编经典的叛逆教师:教育界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