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麻糊荣登央视《风味人间》,凌晨三点老店门前人潮涌动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麻糊,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近日荣登央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也让亳州麻糊成为了美食界的新宠。
亳州麻糊,又称麻腐,是亳州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它选用优质黄豆、糯米、芝麻等原料,经过磨浆、煮浆、点浆、成型、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麻糊口感细腻、滑嫩,营养丰富,具有消暑解渴、养胃健脾的功效,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风味人间》作为一档聚焦中国美食的纪录片,旨在展现中国各地美食的独特魅力。在节目中,主持人对亳州麻糊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观众对这一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节目播出后,亳州麻糊的名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凌晨三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亳州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门前却早已排起了长队。这家老店,便是制作麻糊的传世名店——老麻糊店。店内的师傅们凌晨就开始忙碌,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美味的麻糊。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他们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营业,一直持续到中午。
“我们家的麻糊,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保留了麻糊的原汁原味。”老麻糊店的老板自豪地说。为了保持麻糊的品质,他们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这也使得老麻糊店的麻糊在众多麻糊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随着《风味人间》的热播,老麻糊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麻糊,还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店内的墙上,挂着许多游客的留言,他们纷纷为亳州麻糊点赞,为老麻糊店的师傅们点赞。
亳州麻糊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味,更在于传承了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亳州麻糊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亳州麻糊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美食。
总之,亳州麻糊荣登央视《风味人间》,不仅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一美味佳肴,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亳州麻糊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美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村庙“求子洞”猥亵案:假和尚借“送子仪式”性侵留守妇女,道德沦丧令人发指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十万“新农人”
- • 桃花节牡丹花海引爆春季游,单日接待游客量破10万人次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100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 “假发村”家长联名 *** :呼吁职校增设接发手艺专业,传承传统技艺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全国之一,成为欧美火锅新宠
- •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
- • 利辛“假发村”年产值破5亿,村民靠接发手艺盖起小洋楼
- • “绿色庭院经济”助力2万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4000元
- • “苔干之乡”遭遇滞销危机,菜农含泪倾倒千斤苔干,涡河见证无奈与希望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全省最大预制菜产业园落户亳州,瞄准长三角万亿市场
- • 千年古井贡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再现明代“九酝春酒”古法工艺风采
- • 亳州二夹弦非遗剧团赴欧洲巡演,传统戏曲惊艳海外观众
- • “丧宴强制消费:茅台镇内供酒888元一桌,实则勾兑假酒,消费者权益何在?”
- • 道商小镇集资骗局:千人血本无归,主犯携外国护照潜逃
- • “乡贤调解室”助力乡村和谐,化解矛盾纠纷超万件
- • “深夜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仍被卸货声惊醒:寻求宁静生活的困境”
- • 非遗夜市点亮曹操运兵道,百种小吃重现三国军营伙食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
- • 县域自媒体联盟成立,携手共筑清朗 *** 空间,合力打击“地域黑”账号
- • “庄子梦蝶”光影艺术展引争议:投影仪过热烧毁展馆窗帘,艺术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 • 老子文化节变传销舞台:千人交5万拜“道商导师”,兜售三无保健品
- • 《运筹论》:张良经典著作英译本全球发行,荣登牛津大学政治学必读书目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全覆盖,共育汽车行业精英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阻拦
- • 华佗中医药大学筹建获批,2025年首批招生800人,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
- • 特斯拉签约亳州建设皖北新能源服务中心,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 • 亳州乡村“百家宴”开席,百道药膳联结邻里乡情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建成,滴灌技术助力农业丰收,节水率高达70%
- • “道宴”体验翻车:688元/位的“道德经套餐”竟成豆腐青菜摆盘秀?
- • 棺材产业遭遇寒冬,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手艺换不来馒头”
- • 涡阳苔干出口价暴涨300%,韩国企业包机抢购原材料,揭秘火爆背后的原因
- •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遇冷:百万录音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学猫叫》
- • “美食高铁专列”首发,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开启高铁美食新体验
- • 全国更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落地亳州,价格平均降幅56%,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 老子文化园争议:耗资10亿的仿古建筑群被批“文化主题公园”
- • 乡村教师自创“蚯蚓粪种菜课”,带学生种出全校免费午餐
- • 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扬帆出海,出口30国
- • 亳州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解读:危旧房改造、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
- • 酒企涉嫌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审计部门揭开黑幕
- • 四县联手整治药企偷排,关停23家跨界污染工厂,守护碧水蓝天
- • 《曹操讲坛登陆学习强国,千万网友追更三国治国智慧》
- • 利辛医院走廊加床收费,产妇家属无奈打地铺,占位费引争议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花王”
- • 绿色庭院经济助力2万农户种植中药材,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亳州首条轨道交通S1号线开建,无缝衔接高铁与机场,开启城市交通新篇章
- • 亳州大学成立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展现文学魅力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亳蚌城际铁路全面开工,1小时直达合肥都市圈,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谯城年薪高2万,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
- • “谯城试点‘中医养老’:社区嵌入药膳厨房,老人可定制养生餐”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离岸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助力沪苏浙技术转化新篇章
- • 亳州启动“商汤文化研究工程”: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瑰宝
- • 村村通扶贫公路塌陷变波浪,施工方承认“秸秆掺水泥省成本”
- •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3D投影演绎“道法自然”,争议中如何避坑?
- •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木兰从军》音乐剧融入美育课程传承巾帼精神
- • 亳州曹操宗族墓群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填补三国史料空白
- • “谯城试点‘共享药田’,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收益五五分成,共建绿色家园”
- • 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实施,87处历史建筑获专项修复资金,传承历史文脉
- • 政企通APP上线“招商地图”,助力企业实时匹配全球客商资源需求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传承《本草纲目》智慧
- • 涡河航道疏浚发现元代沉船,瓷器碎片改写商贸史新篇章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 • 石弓山石窟探秘:千年佛像群藏深山,徒步路线与文物保护提醒
- • 中药养生之旅:探寻药市风情,享受药浴SPA,品茗养生茶,老中医全程陪伴
- • 《曹操诗词大会》央视热播,三国主题文旅收入激增50%,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再掀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