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在农业领域,实现碳中和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正式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著名的“药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碳中和工作,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碳中和路线图。
该路线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亳州市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设施农业,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二、推广低碳农业技术。亳州市将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三、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亳州市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沼气发电等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加强农业碳排放监测。亳州市将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监测体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亳州市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农民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同时,加大对农业碳中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业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亳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业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农业碳中和工作。
2.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农民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碳中和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碳中和工作的认识。
4. 加强培训与交流。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农业企业、农民的低碳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碳中和工作。
5.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碳中和考核评估体系,对各地农业碳中和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亳州市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旨在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市将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 • 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平台上线,集体资产透明可查,助力乡村振兴
- • 华佗五禽戏荣登国家级非遗宝座,全民健身热潮席卷药都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呼“老子说生死自然”
- •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实训基地,助力白酒产业人才培养
- • 古井镇酒厂废水泄漏事件引发村民集体索赔,农田绝收损失高达500万元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聚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新篇章
- • “美食元宇宙”上线,数字孪生亳州老街邀您虚拟品尝百味人生
- • 中药饮片智能分拣中心启用,机器人替代千人岗位引失业争议
- • 村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千名村官持证上岗
- • 亳州古城墙保护条例实施,明代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助力文化遗产传承
- • 生态旅游区征地补偿标准引村民集体 *** :利益冲突下的 *** 之路
- • 涡河沿岸留守儿童溺亡事故频发,防溺水课竟被挪用补数学——教育资源的错位与反思
- • “中欧班列‘亳州号’首发,中药材专列直达汉堡港,开启国际物流新篇章”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开启芍药研究新篇章
- •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
- • 亳州携手华为共建智慧农业云,百万亩农田数据实时上链,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亳州芍药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花农人均增收2万元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亳州四县同步暴雨致涝,村民划自制救生艇转移物资,共渡难关
- • 谯城区十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启用,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篇章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推出“短歌行”文化联名款,拓展高端市场新篇章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翻两番
- • 亳州二夹弦:百年戏班传承非遗,下乡演出超百场,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小麦赤霉病致绝收,种子公司拒赔:农民自留种遭遇“正规渠道”困境
- • 亳州老街“二月二龙抬头”庙会盛况:百名孩童剃“龙头”祈好运
- •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亳州成功上线,农民种地实现额外增收新篇章
- • “民意直通车”助力解决群众诉求,累计收集超万条
- • 粮库挪用丑闻:万吨储备粮失踪,负责人称“老鼠吃了”
- • 老砖雕技艺焕新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圆满竣工
- • 古井镇中心小学撤并引发冲突:家长持农具阻拦挖掘机进校,社会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 • “打工大县”返乡潮涌动, *** 牵线助力2000人本地就业服装厂
- • 民办学校高薪挖角致公立教师荒,教育局发文“禁止流动”遭抵制
- • “鼓盆而歌”丧仪变闹剧:家属雇人唱《小苹果》,老者怒砸音响
- • 古井镇征地款争议升级:村民挖断酒厂供水管,逼对话求公正
- • 非遗体验: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揭秘材料费为何高出市价五倍
- • 绿色庭院经济助力2万农户种植中药材,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药都科创走廊”规划发布,百家国家级实验室齐聚助力医药产业腾飞
- • 农业元宇宙实验室揭牌,虚拟农田助力现实种植决策新篇章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绑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引发的思考
- •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五千年前“中国原始第一村”重现人间
- • 万佛塔登顶攻略:72级旋转石阶挑战,塔顶俯瞰漆园古城全景
- • “涂鸦墙上的庄子:年轻人“躺平庄子”画作引发文化局“恶搞”争议”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百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标杆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 •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成摆设,档案“全员心理健康”造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 • 农村教育再升级:教师津贴提升至月均1200元,偏远地区师资稳定率超95%
- •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高价国学班被指“割韭菜”:国学教育市场乱象初探
- • 西淝河小学: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仅剩3名学生,退休之际深情告别
- • 雀巢亳州工厂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曹操墓VR密室逃脱”项目被批恶搞历史,文旅局紧急下架引发热议
- • 氢能产业园落地经开区,皖北绿色能源枢纽雏形初现
- •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新篇章
- • 老子学院开讲“躺平哲学”:青年挤爆礼堂,学者批曲解无为思想
- •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青囊经》补遗篇,针灸图谱首度公开揭示中医瑰宝新篇章
- • 亳州经开区创新试点“零地招商”,闲置厂房焕发新生吸引30家药企入驻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亳州农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线,村级事务“一屏通管”助力乡村振兴
- • 秋日摄影黄金路线:湿地候鸟、千年银杏与万佛塔落日的绝美邂逅
- • “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20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
- • 我国特教资源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达99.8%
- • 乡村小学撤并后旧址变养鸡场,村民怒贴标语:教育不如养鸡?
- • 28年坚守的乡村校长与改编经典的叛逆教师:教育界的双璧
- • 老子文化节变传销大会:千人交5万拜“道商导师”,实则兜售三无保健品
- •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每头牛减碳1.2吨获国际认可,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
- •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每头牛减碳1.2吨获国际认可,绿色农业迈向新里程
- •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年客流量破百万,树立工业旅游新标杆
- • 亳州文创新举措: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引关注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项目陷入“烂尾”困境
- • 庄子生态村变臭水沟:养鸡场粪便直排村民饮用水源地,环境危机亟待解决
- • 特教资源中心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迈向99.8%:照亮特殊教育的希望之光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