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农业发展再创佳绩,总产值突破1500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
近年来,亳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从亳州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该市农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50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亳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近年来,亳州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亳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了解,2019年亳州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5亿元,同比增长7.5%,为全市GDP贡献了重要份额。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亳州市对农业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战略,亳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其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亳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同比增长9.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亳州市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亳州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亳州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实施绿色生产、绿色防控、绿色包装等措施,亳州市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亳州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亳州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亳州市将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 “共享农机”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乡镇覆盖率高达80%,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全村男鞋,称“修柔顺”
- • 亳蚌城际铁路全面开工,1小时直达合肥都市圈,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
- •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共育中医药人才
- • 亳州四县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不一,家长呼吁全市统一评分以彰显公平
- • 明清老街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完成,再现“小南京”繁华盛景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15村入选名录,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
- •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传统巾帼精神融入美育课程——《木兰从军》音乐剧排演侧记
- • 废弃小学改书店引争议:村民感叹“38元咖啡抵半月鸡蛋钱”
- • 乡村振兴新篇章:主播孵化基地揭牌,百名农民直播卖酱菜月入过万
- • 农民自制“抗洪校车”被叫停:安全还是失学?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民生困境亟待解决
- • 亳州放大招: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
- • 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落户亳州,白芍合约首日成交破亿,开启中药材市场新篇章
- • 全国首个“农业元宇宙”实验室落户亳州,开启虚拟农田指导现实种植新纪元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新时代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巾帼扶贫车间”授牌百家,助力脱贫攻坚,点亮3万贫困妇女就业之路
- • 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签约亳州,打造亚洲最大汉方化妆品基地
- •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忏悔教堂”:空心村中的信仰之光
- •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研发成功,亳菊+枸杞茶饮风靡白领圈
- • “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1死3伤,社会关注教育安全与家庭困境”
- • 亳州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海归硕士返乡带火芍药产业
- • 悲剧背后:扶贫牛注射催肥剂暴毙,养殖户负债跳塘自杀未遂引发的深思
- • 农机补贴黑市猖獗:中介公然叫卖“假发票”,套补比例超40%
- •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大关
- •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家长质疑:学二夹弦不如刷题有用?
- • 古井贡酒古法酿造技艺数字化存档,千年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开,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村民自制“校车”被扣,留守儿童徒步10公里上学中暑昏迷:安全与教育的双重困境
- • 县域彩礼排行榜引发热议:利辛18.8万居首,蒙城“庄子思想区”最低
- • “零碳农场”认证体系正式发布,亳州30家企业荣膺首批达标荣誉
- • 亳州荣登“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榜单,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绿色庭院经济助力2万农户种植中药材,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职业哭丧团队垄断市场:假哭半小时收费5000元,家属必须跟着嚎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的典范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再创新高,欧美素食圈掀起“东方魔粉”热潮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凌晨卸货声仍扰民不断
- • 谯城创新举措:推行“家长执照”制度,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家长会
- • 村集体土地出租建物流园,租金去向成谜,村民查账遭威胁:揭开背后利益迷局
- • 巩店百年梨园花期攻略:摄影大赛引爆热潮,村民巧收“花瓣保护费”
- • 四县村民联名呼吁:捍卫传统民俗,传承祖宗智慧!
- • “网红葡萄扶贫梦碎:滞销喂猪,果农借高利贷反欠百万”
- • 芍花节:古药都的文旅产业融合范本
- • 智慧城市大脑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四县职高联合开发“亳药课程”,学生 *** 实习变药材搬运工:教育改革遭遇尴尬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田安全,极端天气提前72小时通知到户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
- •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盛大启幕,百国中医齐聚共祭“外科鼻祖”
- • 四县村民联名呼吁:坚守传统,拒绝民俗变味,传承祖宗本意!
- • 预制菜产业园瞄准长三角市场,年产能规划突破百亿元
- • 亳州下周天气趋势:气温“过山车”,风力波动大,无强降雨
- •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新高,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
- • 漆园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激增300%!
- • 秦凤玉强调:提升城市运营能力,打造“气质品牌”,入选年度重点工作
- •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丰收背后的无奈与反思
- • “庄子梦蝶”全息艺术展在上海惊艳亮相,亳州文旅签约百亿合作项目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匠心打造“短歌行”限量文化酒,传承千年诗意
- • 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实施,87处历史建筑获专项修复资金,传承历史文脉
- • 华佗五禽戏荣登国家级非遗宝座,全民健身热潮席卷药都
- • 全球首部曹植歌剧《洛神》在亳首演,中西合璧唱响建安风骨
- • 亳州经开区华丽升级,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崛起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喊“老子说生死自然”
- • 药商信用码全面上线,扫码即可查询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档案
- • 特色伴手礼推荐:苔干脆片与道家香囊,景区与农贸市场比价指南
- • “绿色厨房”计划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