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30项传统技艺融入校本课程,传承与创新并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得到了重视和传承。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活动。近日,某地一所学校更是将30项传统技艺纳入校本课程,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所学校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学校特别邀请了30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授课。这些传承人来自各个领域,包括剪纸、泥塑、刺绣、陶瓷、木雕等,他们的技艺精湛,经验丰富。
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传统技艺,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上,传承人们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学习技艺,从基础的技法开始,逐步深入。学生们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不仅学会了技艺,更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让非遗传承更加深入人心,这所学校将30项传统技艺纳入校本课程,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学习到剪纸、泥塑、刺绣等技艺,还可以通过参观展览、举办比赛等形式,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
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学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传统技艺,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社区、企业合作,将非遗传承融入社会实践。学生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走进社区、企业,为居民、员工展示传统技艺,传播非遗文化。这种互动式的传承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校园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30项传统技艺融入校本课程,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有专家表示,这种传承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30项传统技艺融入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在传承与创新的并行中,相信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 亳州宗教渗透扶贫村调查:揭秘乡镇23处非法教会,信徒多为贫困户
- • 扶贫车间空壳公司曝光:虚构员工名单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了解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大学生直播团队助力亳州小吃走红,抖音单场GMV突破2000万!
- • 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认证,乡土专家评职称新篇章
- •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称“朋克养生”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揭秘: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恐吓“不捐钱必遭灾”
- • 亳州首座万象城开工,皖北商业能级迈上新台阶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美好生活”
- • 亳州秸秆经济崛起,生物质燃料年产值突破20亿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谯城农民直播基地崛起:千名“药农网红”年带货超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考古变挖沙,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家长联名投诉
- • 合肥都市圈结对帮扶,百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庄子大道施工挖断水管,三千户居民提桶抢消防车水: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活危机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引发众筹,社会关注教育工作者艰辛生活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揭秘:假道士行骗,渔民捐款建龙王庙真相
- • 古井镇中心小学撤并风波:家长农具阻拦挖掘机进校,引发社会关注
- •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
- • “蒙城非遗‘扁担戏’濒危:最后传人直播招徒,打赏收入超演出费百倍”
- • 建安风骨与多瑙之韵:中奥音乐家共谱曹操诗歌交响乐
- • 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泡沫破灭,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8人:教育资源的失衡引发关注
- • 五禽戏校园联赛激情上演:创意改编版“功夫熊猫五禽戏”全区中小学竞技
- • 宗族械斗再起:民俗活动中的两姓争斗致5人重伤
- • 亳州县域自来水水质排名揭晓:蒙城水质更佳,利辛多项指标超标引关注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仅800元
- • “庄子梦蝶”光影艺术展引争议:投影仪过热烧毁展馆窗帘,艺术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 • “亳麦香”区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强筋小麦直供五得利、中粮,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亳菊提取物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医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教育公平再成焦点
- • 亳州农村公路提质三年行动:村村通双车道沥青路,助力乡村振兴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引发众筹,爱心涌动助力教育发展
- •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年产能满足全国需求半壁江山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激增40%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新指令
- • “共享农机”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80%乡镇,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
- • 冷链物流园变身“贵族仓库”: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
- • 涡阳智慧麦田亩产破900公斤,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
- • 非遗二夹弦走进百村,戏曲小院成网红打卡点
- • 花木兰籍贯之谜新突破:亳州出土南北朝碑文佐证“谯城说”
- • 农村彩礼贷横行,小伙为娶亲背债30万:不借永远打光棍?
- • 全国首家“药食同源博物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本草美食之旅
- •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万亩红粱酿就贡酒传奇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传承文化薪火永续
- • 涡蒙利三县联合申办“淮河文化节”:谯城指责“去中心化阴谋”
- • 亳州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实时监测千家企业经济运行,助力产业升级
- • 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亳州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传承与创新共绘农业发展新蓝图
- •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入选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创新之路助力乡村发展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 • 北斗导航播种机助力亳州夏种,精准作业覆盖率超90%,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庄子祠堂惊现连环骗:游客“血光之灾”成套路,解厄费最低2888元引热议
- • 皖北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的隐忧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全覆盖,共育汽车行业精英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事件: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引争议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门票成花费大头,文化之旅如何平衡?
- •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打造“朋克养生”新潮流
- • 亳州民乐团《十番锣鼓》奏响国家大剧院,非遗乐韵激荡京城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
- • 暴雨侵袭四县千亩小麦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千人堵国道
- •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引领现代农业新潮流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
- • 亳州农业发展再创新高:总产值突破1500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
- • 亳州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绿色发展,5万亩林地惠及2万农户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风波:利辛砷超标井被贴“安全达标”封条
- •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贫困户借高利贷撑场面
- • 传统柳编工艺跨界设计惊艳亮相米兰国际家居展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城市秩序再引关注
- • 光伏大棚助力亳州芍药种植,新能源农业每亩增收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