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深陷光伏扶贫套路:屋顶装板欠债5万,发电量不足承诺1/3

亳州新闻网 阅读:35 2025-08-09 01:26:05 评论:0

近年来,光伏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光伏扶贫套路,让留守老人陷入了困境。近日,就有留守老人反映,他们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后,不仅没有享受到预期的收益,反而背负了5万元的债务,发电量也远低于承诺的1/3。

据了解,这位留守老人所在的村庄,为了响应国家光伏扶贫政策,鼓励村民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在村委会的推荐下,老人与一家光伏公司签订了安装合同。合同约定,光伏板安装完成后,老人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和发电收益。然而,在安装过程中,老人却发现光伏板的质量存在问题,且安装费用远高于预期。

安装完成后,老人开始享受发电收益。然而,实际发电量却与承诺的发电量相差甚远。原本承诺的年发电量可达1.5万千瓦时,实际发电量却只有5000千瓦时,仅为承诺的1/3。这意味着,老人不仅无法享受到预期的收益,反而要承担高昂的电费。

更让老人无法接受的是,在安装光伏板的过程中,光伏公司以各种理由收取了5万元的费用。这笔费用包括光伏板安装费、设备费、维护费等。老人表示,在签订合同时,并未被告知这些费用,而是在安装过程中被强制收取。

面对这种情况,老人多次与光伏公司协商,但均未得到满意答复。无奈之下,老人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然而,当地政府对此事也显得无能为力,表示光伏扶贫项目由上级部门负责,他们无法干涉。

留守老人深陷光伏扶贫套路,不仅损失了钱财,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一事件暴露出光伏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监管不力、合同不规范、利益输送等。

首先,光伏扶贫项目的监管不力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光伏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光伏公司的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发电量和补贴发放等环节的合规性。

其次,合同不规范也是导致留守老人损失的重要原因。在签订合同时,光伏公司应明确告知老人各项费用,并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同时,老人也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上当受骗。

最后,利益输送也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光伏公司在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时,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等存在利益输送,导致项目质量、发电量和补贴发放等方面出现问题。

总之,留守老人深陷光伏扶贫套路的事件,提醒我们在推广光伏扶贫政策时,要注重监管、规范合同、杜绝利益输送,确保政策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同时,留守老人也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