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宗教渗透扶贫村调查:23处非法教会藏身,贫困户成信徒主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宗教渗透现象却成为扶贫工作的绊脚石。近日,亳州市某乡镇的扶贫村就出现了23处非法教会,这些教会信徒多为贫困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亳州市某乡镇地处皖北平原,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然而,在扶贫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却悄然出现——宗教渗透。
据调查,该乡镇共有23处非法教会,这些教会分布在各个村庄,信徒多为贫困户。这些非法教会利用宗教信仰,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渗透,使得一些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失去了信心,甚至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非法教会以扶贫为名,行宗教渗透之实,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非法教会通过扶贫项目,获取贫困户的信任,进而向他们传播宗教思想。这些教会以免费发放生活物资、提供就业机会等手段,吸引贫困户加入教会,从而扩大信徒队伍。
其次,非法教会通过宗教信仰,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控制,使得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这些教会宣扬“忍耐、顺从、安贫乐道”等观念,让贫困户认为贫困是命中注定,从而放弃努力改变现状。
再次,非法教会利用宗教信仰,干扰基层政权。在一些村庄,非法教会甚至干预村务,影响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针对这一现象,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非法教会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非法教会,查处幕后组织者;另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对贫困户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整治过程中,政府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贫困户的法律意识。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贫困户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明确非法教会的危害。
2.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用于扶贫事业。政府要求扶贫项目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政府鼓励基层党组织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亳州市某乡镇的宗教渗透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非法教会被取缔,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然而,宗教渗透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政府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防止宗教渗透现象再次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宗教界的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
- • 宁德时代投资50亿建中药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助力绿色发展
- • 四县乡村教师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引发社会关注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公平何在?
- • 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崛起,30家企业入驻,年处理秸秆百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15村入选名录,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耕牛 *** 躺平笑翻观众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门票支出高达七成,揭秘花费清单背后的文化魅力
- • 谯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AI课堂助力全区1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思考
- • 利辛县医院现“走廊医生”,患者自带折叠床排队三天引关注
- • 亳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破50万,分红惠及百万村民,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 • 亳州教师发展中心挂牌,三年内轮训教师10万人次,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巩店梨花节“以花代币”: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
- • 亳州小麦再创佳绩,单产刷新纪录,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美食元宇宙”上线,数字孪生亳州老街带你虚拟品尝百味人生
- • 亳州-合肥都市圈城际铁路获批,1小时经济圈再加密
- • 冷链物流园征地补偿争议升级,村民拖拉机封堵国道五日引发社会关注
- • 蒙城港重复建设疑云:涡阳港近在咫尺,吞吐量却不足设计1%
- • 苔干合作社分红现场:农户更高领20万,订单农业初显成效
- • 丹城古镇复活计划:空置商铺重焕生机,游客感叹“鬼城”再现辉煌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再起:蒙城逆袭夺冠,利辛增速垫底,县域GDP排名洗牌!
- • 亳菊抗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药企签署10亿元订单建设万亩GAP基地
- • 谯城建闸截流涡河引发水资源争夺白热化,下游三县万亩麦田枯死
- • 涡河航道升级,皖北货物通江达海成本大幅降低
- • “扶贫校车停运引发悲剧:家长骑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翻车致1死3伤”
- • 特教学校助听器电池三年未换,聋哑生用手语控诉:我们听不见未来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
- • 宗族械斗借民俗还魂:两姓争抢庙会头香致5人重伤
- • 智能烘干塔助力农业发展,阴雨天粮食损耗率降至1%以下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谯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烂尾,七旬老人爬楼突发心脏病送医引关注
- •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
- • 特斯拉签约亳州建设皖北新能源服务中心,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离岸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助力沪苏浙技术转化新篇章
- • 长三角首个“中药产业特区”在亳州落地,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
- • 道家菜认证标准发布引发热议:清修派质疑“红烧肉加枸杞也算道膳?”
- • 古井集团扩张风波:涡河水质恶化,村民癌症率激增引关注
- •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闲置生锈,留守妇女重拾绣花针养家: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扶贫资产管理平台上线,50亿元收益精准到户,助力脱贫攻坚战
- • 秸秆禁烧罚款指标层层加码,村民深夜烧荒与无人机巡逻队“打游击”
- • 扶贫车间造假产业链揭秘:空壳公司开假工资单,专骗国家配套资金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新时代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
- • 暴雨肆虐四县扶贫项目,保险拒赔引发千人卧轨 *** :民生困境亟待解决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亳州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 • 西淝河教学点:唯一教师退休,最后3名学生坐拖拉机转学的感人故事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医药产业迎来新机遇
- • 庄子生态村变臭水沟:养鸡场粪便直排村民饮用水源地,环保危机亟待解决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隐形变异培训无处遁形,地下室补习班23家被取缔
- • 合办“老庄文化节”亏本500万,县长吐槽“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经济账
- • 亳州中药材期货爆雷:数百投资者控诉“电子盘”诈骗,揭秘电子交易陷阱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匠心打造“短歌行”限量文化酒,传承千年诗意
- • 亳州首条轨道交通S1号线开建,无缝衔接高铁与机场,助力城市交通升级
- • 明清老街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完成,再现“小南京”繁华盛景
- • 乡村魔幻现实:废弃小学变身怀旧民宿,半夜播放眼保健操,唤醒儿时记忆
- • 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全程追溯保障食品安全
- •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逍遥游》动画电影全球票房破2亿,庄子文旅IP成功出圈
- • 亳州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成常态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引发社会热议
- • 亳州首座万象城开工,皖北商业能级再升级,城市繁华新篇章即将开启
- • 亳州中药材市场单日交易额破10亿!连翘、金银花价格创历史新高,中药材市场再掀热潮
- • 利辛一村37名逝者连续三年领扶贫补贴:四县联查“死人保”背后的真相
- •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辉煌,年度总额突破4000亿,连续五年领跑安徽增速
- •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盛大启幕,百国中医齐聚共祭“外科鼻祖”
- • 亳州儿童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长三角儿科名医定期坐诊,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