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田”变资本游戏:城里人认领一亩地,农民反成打工仔

亳州新闻网 阅读:3 2025-07-09 13:39:25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农田”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这种原本旨在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城里人认领一亩地,农民反成打工仔的现象令人担忧。

“共享农田”模式最初的理念是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通过认领一块农田,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农耕生活,还能享受到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首先,共享农田的价格畸高。在一些城市,一块农田的认领价格甚至高达数千元。对于普通城市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高昂的认领费用,使得共享农田变成了少数人的游戏,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其次,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地位尴尬。原本,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在共享农田模式中,他们却变成了打工仔。农民需要为城里人提供土地、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还要承担起种植、管理、收割等繁琐的工作。而城里人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自己种植的蔬菜,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得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再者,共享农田模式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由于城里人缺乏农业知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此外,共享农田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农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共享农田模式的健康发展。

首先,降低共享农田的认领费用,让更多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确保农业生产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共享农田的监管机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城里人认领的农田,应明确土地使用期限、种植品种、产量等要求,确保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权益不受侵害。

再次,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城乡互动,促进资源共享。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农耕体验活动等,让城里人了解农业、尊重农民,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共享农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变成一场资本游戏。只有让农民真正受益,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