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民乐团奏响《十番锣鼓》,非遗之韵在国家大剧院激荡京城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来自安徽省亳州市的民乐团,携带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为京城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里,非遗乐声激荡,不仅展示了亳州民乐团的高超技艺,更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十番锣鼓》是亳州民间传统音乐的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锣鼓为主奏乐器,融合了吹、拉、弹、打等多种演奏形式,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是亳州民乐团继2019年成功亮相北京音乐厅之后,再次向全国观众展示其独特魅力。
演出当天,国家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们早早地来到现场,期待着这场传统文化的盛宴。随着夜幕降临,亳州民乐团的艺术家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乐器,精神饱满地走上舞台。在激昂的锣鼓声中,一场精彩的《十番锣鼓》表演就此展开。
演出分为多个部分,既有《迎宾曲》、《丰收歌》等传统曲目,也有《欢乐颂》、《盛世欢歌》等创新作品。在《迎宾曲》中,鼓声激荡,锣声清脆,仿佛把观众带到了古代的宫廷盛宴之中。而在《丰收歌》中,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舞蹈,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中,亳州民乐团还特别邀请了著名指挥家张永和担任指挥。张永和先生对《十番锣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将这场演出推向了 *** 。在张永和先生的带领下,演员们全情投入,将非遗乐声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出过程中,观众们被这独特的非遗音乐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一位观众表示:“这次演出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十番锣鼓》这种非遗音乐,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亳州民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中国传统音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演出能够越来越多,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亳州民乐团也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将《十番锣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 全国首个“农业元宇宙”实验室落户亳州,开启虚拟农田指导现实种植新纪元
- • 四县合建中药材期货交易所,争夺全球定价话语权: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 • “千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农户自销亳菊茶日销破2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谯城区试点“绿电积分”政策,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
- • 天静宫周边“道士”强卖护身符,不买就咒“血光之灾”?揭秘避坑指南!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白酒行业智能化转型
- • 利辛县推行“零彩礼”政策,新人领证可获 *** 万元奖励,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
- •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争议
- • 农村直播基地孵化千名“新农人”,亳芍线上年销破5亿,农业电商新篇章
- • 丹城古镇焕新之旅: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
- • 蒙城县创新蚯蚓养殖模式,年消纳秸秆20万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落户亳州,开启价格避险新模式
- • 巩店镇“棺材小镇”出口订单腰斩,村民转行直播卖殡葬用品,探索新出路
- • 扶贫羊耳标造假风波: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10
- • 亳州放宽落户限制: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可获购房资格,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亳州汉服设计大赛盛装揭晓,中药纹样服饰闪耀纽约时装周
- •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打造中药产业新标杆
- • 养老服务中心变麻将馆,八旬老人控诉“活动室全天烟雾缭绕”
- •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全家站船头扬言“跳河换生计”:生存困境下的无奈抉择
- • 蒙城景区“扫码厕所”引争议:2元一次被骂“最贵公厕”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亳州传奇》大型实景演出盛大首演,打造沉浸式体验三国王朝风云
- • “零彩礼扶贫”变味:天价改口费引发社会关注,88万现金塞满行李箱引争议
- • 皖北最大冷链物流园在蒙城落户,万吨牛肉直供长三角市场
- • “网红葡萄”滞销变“猪食”,果农借高利贷投资反欠百万,农业转型路在何方?
- • 秸秆禁烧新举措:无人机喷洒微生物制剂,7天降解还田
- • 华佗中医院创新上线“元宇宙诊室”,针灸远程操控机械臂引领医疗新潮流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工程陷入困境
- •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闲置生锈,留守妇女重拾绣花针养家: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华佗中医药大学获批筹建,2026年首批招生千人,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
- • “棺材之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致千人失业:传统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
- • 蒙城庄子祭祀大典举行,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文化当代传承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亳州共享药房创新上线:扫码借名贵中药材,押金高达百万
- • 京东亚洲一号亳州智能物流园投运,开启中原六省智慧物流新篇章
- • 利辛医院走廊加床收费,产妇家属无奈打地铺,占位费引争议
- •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传统巾帼精神融入美育课程——《木兰从军》音乐剧精彩上演
- • 古井镇酒文化小镇盛大开街,年酿酒体验游客突破50万!
- • 亳州大学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引发关注
- • RCEP亳州服务中心挂牌,中药出口关税再降15%,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 •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跪求复工:“宁要工资不要低保”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扫码即可一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亳州曹操宗族墓群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填补三国史料空白
- • 药酒跨界创新:亳州首款“养生白酒”年销售额破10亿,引领行业新潮流
- • 蒙城庄子祠扩建方案引发争议:赛博朋克风格引学者联名要求停工
- •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硫磺熏蒸”黑作坊,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守护食品安全再出重拳
- •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硫磺熏蒸”黑作坊,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
- • 扶贫助学贷款助力3万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
- • 亳州荣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树立亲子民生新标杆
- • 伪造保险单致暴雨冲毁扶贫大棚,20户农民返贫绝食 ***
- •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盛大启幕,吸客50万,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
- • 茅台镇假酒“丧宴”强制消费,一桌8888元,不摆被骂“不孝”: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
- • 四县合建垃圾焚烧厂遇抵制:谯城村民挥舞《本草纲目》抗议“毒气入药”
- •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引领餐饮行业新变革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安徽唯一零差评的城市,为何能穿越三千八百年?
- • 亳州荣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打造亲子民生新标杆
- • 华祖庵银杏季:千年古树下抄经祈福,中医养生下午茶,一场穿越时空的养生之旅
- • 谯城一中高考屏蔽生数量全市之一引争议:家长质疑“掐尖招生”破坏教育公平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圆满落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光伏扶贫电站变“负资产”:村民倒贴贷款维修,发电收益仅够缴电费
- •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大关
- • 亳州打造200亿产业引导基金,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发展新引擎
- •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农家乐强拆引村民抗议,泼粪阻挠引发社会关注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盛大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突破10万辆
- • 北关历史街区商户集体罢市:文旅集团强收30%流水分成引发争议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