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玉米“芯粒分离”技术全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其中,安徽省亳州市在玉米种植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芯粒分离”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惊人的98%,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芯粒分离”技术是将玉米芯与玉米粒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玉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传统玉米加工过程中,玉米芯往往被当作废料处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芯粒分离”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芯得到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亳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基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高玉米产业的综合效益。在“芯粒分离”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亳州市农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这一先进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提高产量:通过“芯粒分离”,玉米芯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节能减排:传统玉米加工过程中,玉米芯燃烧产生大量废气,而“芯粒分离”技术则避免了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3. 资源化利用:玉米芯分离后,可用于生产饲料、生物质颗粒、木屑等,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 降低成本:与传统玉米加工相比,“芯粒分离”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在“芯粒分离”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和企业应用这一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亳州市及周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据了解,全国推广“芯粒分离”技术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玉米芯约100万吨,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这一技术的推广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总之,亳州玉米“芯粒分离”技术的全国推广,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和企业能够积极应用这一技术,共同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享“跨区通办”红利,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 亳州携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筑外向型经济新篇章
- • 华佗中医院“天价中药颗粒”引争议:一剂感冒方收费超500元,患者直呼“贵得离谱”
- •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破万元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谯城牛集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化解率高达98%,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取缔23家“隐形变异培训”地下室补习班
- •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古韵新生的文化传承之旅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夜经济蓬勃发展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绑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涡阳与利辛彩礼价格战:18.8万彩礼VS“零彩礼”补贴,谁主沉浮?
- • 高铁游亳州攻略:新开通站点接驳指南,周末打卡不绕路
- • 华祖庵创新推出“五禽戏食疗套餐”,中医专家现场定制体质菜单,养生新风尚来袭!
- • “乡村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全省推广,快递进村成本降低60%”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立仓荷塘诗歌节风波:农民诗人作品涉嫌抄袭,AI检测相似度高达90%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变仓库,留守妇女跪求复工:她们宁愿打工不愿领低保
- • 秸秆禁烧新策略:无人机喷洒微生物制剂,7天降解还田,绿色农业新篇章
- • “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请愿,政府紧急叫停: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碰撞”
- • 亳州白芍GAP基地荣获欧盟认证,中药材出口价格翻倍增长
- • 利辛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指挪用,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
- • 涡阳干扣面工业化生产线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万包,引领传统美食迈向新高峰
- • 警方跨县打击“神医诈骗”,捣毁假借华佗卖药团伙,守护百姓健康防线
- • 百亿级亳州国际医药城盛大开工,同仁堂、白云山等12家名企首批入驻
- • 全国更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落地亳州,平均价格降幅超56%,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 非遗柳编大师李广云收徒门槛引热议:熟背《道德经》前十章成新标准
- • 百年老字号“牛肉馍”入选省级非遗,日销破万张创纪录,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花王”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乡村宗教乱象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查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民办学校高薪挖角致公立教师荒,教育局发文“禁止流动”遭抵制
- •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新高,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
- • 亳州迎来全省首个“零碳校园”: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绿色环保新篇章开启
- • 全球更大药膳体验中心盛大落成,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 •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遭游客刻字,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守护历史遗产
- • “送教上门”: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点亮希望之光
- •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助力500名残疾人增收新篇章
- • 亳州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暴露基层监管漏洞
- • 蒙城庄子大道改造挖断供水管,千户居民生活受影响,紧急应对措施启动
- • “共享墓地扶贫引宗族血战,兄弟持铁锹争穴葬父”:一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思考
- • 中药饮片智能分拣中心启用:机器人替代千人岗位引发失业争议
- • 政府叫停白酒扩产项目,转向药膳食品新赛道:争议中前行的产业转型之路
- • 亳州儿童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长三角儿科名医定期坐诊,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 •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考古变挖沙,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引家长投诉
- •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助力2.3万户贫困家庭年增收3000元
- • 亳州中医药大学华佗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青囊经》秘方研究课程体系正式纳入教学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农民自制“抗洪校车”被叫停:安全还是失学?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
- • “世界药都”基金成立,50亿助力中医药科创企业腾飞
- • 漆园古镇踩雷记:揭秘满街“逍遥游主题民宿”背后的农家乐刷漆真相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传承文化薪火永续
- • 亳州大学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引发关注
- • 中药材跨境直播基地单日订单破千万,RCEP市场占有率提升30%,助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
- • 百万头养猪场环评未过,村民联名要求重新选址:环保与民生的冲突如何解决?
- • 光伏农场遭遇冰雹袭击,千块太阳能板破损损失超千万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隐形变异培训无处遁形,地下室补习班23家被取缔
- • 张良智慧论坛盛大启幕,中外学者共探《素书》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
- • 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国际交流新高地
- • “全球药膳论坛”发布亳州标准,引领国际认证体系构建新篇章
- • 中医药文化节升格国际级,30国代表共筑全球产业合作新篇章
- • 亳州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实时监测千家企业经济运行,助力产业升级
- • “一网通办”助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实现随迁就读保障率100%
- • 避坑指南:花戏楼砖雕值回票价,但门口“算命道士”专坑外地人
- • 亳州乡村美食地图发布,药膳体验店突破500家,探寻千年药都的独特风味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再创新高,欧美素食圈掀起“东方魔粉”热潮
- •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链: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的神秘面纱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1万台,助力全国市场农业现代化
- • 亳州-合肥都市圈城际铁路获批,1小时经济圈再加密,区域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15村入选名录,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唤起社会关注
- • “药都夜宴”汉服剧本杀爆火: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体验古风悬疑之旅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