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5万亩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2万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扶贫工程,旨在通过生态建设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在安徽省亳州市,一项覆盖5万亩林地的退耕还林扶贫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为2万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垦和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一直难以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亳州市 ***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扶贫工程。
据了解,此次退耕还林扶贫工程涉及亳州市下辖的多个县区,共涉及5万亩林地。在实施过程中, ***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退耕还林农户进行补贴,确保农户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得到实惠。同时, *** 还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亳州市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退耕还林,亳州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其次,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退耕还林工程使得2万农户受益,他们通过种植经济林、发展林下养殖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退耕还林扶贫工程中,亳州市 *** 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方面, ***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 *** 还加强了对退耕还林农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养殖技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取得实效。
此外,亳州市 *** 还积极探索退耕还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 *** 引导下,一些退耕还林农户纷纷投身于乡村旅游,开农家乐、办民宿,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足,担心失去耕地后生活无保障;还有一些地区地形复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亳州市 ***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同时,加大投入,优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总之,亳州市5万亩退耕还林扶贫工程为2万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当地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今后的发展中,亳州市将继续加大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力度,为更多贫困地区农户带来福祉,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 • 揭秘跨县迷信诈骗网: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
- • 老子中学强制背诵《道德经》引争议,学生称“考试默写不如背单词”
- • 漆园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激增300%!
- • “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扶贫款,扶贫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 • 亳州四县“阴婚”调查:利辛女尸最抢手,蒙城中介年赚百万
- • “千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农户自销亳菊茶日销破2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农业与文旅融合新篇章:万亩芍药花海年吸引游客300万
- • “网红葡萄”滞销烂地,农民借网贷投资反欠债百万:揭秘农村电商困境
- • 扶贫资金建冷链物流园,建成后租金高昂拒纳贫困户引发争议
- •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节水40%实现稳产高产
- • 亳州-周口-阜阳城际铁路开建,中原城市群再添动脉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亳州创新营销,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历史名人文化传承新风尚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争议,村民辩解:“热闹不起来就是子孙不孝!”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新颜告别“脏乱差”
- •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游客投诉凤冠“一冠多戴”,古镇魅力何在?
- • 乡村小学撤并,旧址变养鸡场,村民怒贴标语:教育不如养鸡?
- • 亳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为安葬父亲骨灰砸毁出租墓穴
- • 村医集体辞职: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卫生室只剩空药盒,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 •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反致辍学率上升:14岁少女被迫订婚换彩礼,社会现象引发关注”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 • “小小厨神大赛”盛大开赛,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传承文化新篇章
- • “以商招商”政策升级,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奖励高达1000万!
- • 5G赋能智慧牧场,黄牛养殖迈向全程数字化——蒙城黄牛养殖产业迎来新篇章
- • 长三角一体化新动作:亳州与杭州共建“数字经济飞地”,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扶贫车间造假产业链揭秘:空壳公司开假工资单,专骗国家配套资金
- • 古井贡酒携手药膳创新,醉仙鸡黄酒煨制引发美食狂欢
- • “假发作坊雇佣童工: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仅600元,揭露行业黑暗面”
- • “苔干之乡”遭遇滞销危机,菜农含泪倾倒千斤苔干,涡河见证无奈与希望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亳州历史文化新风尚: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传承千年风华
- •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佳肴
- •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
- •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在亳州盛大召开,30国后裔共修《谯郡曹氏总谱》
- • 亳州高校图书馆迈入数字资源共享新时代,文献获取实现零门槛
- • 残疾人扶贫补贴提标,月均发放800元,助力残疾人群体共奔小康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日加工能力达100吨药膳预制菜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
- • “量子扶贫科技”骗局揭秘:贫困户抵押宅基地买“磁化水灌溉设备”
- • 涡河放生乱象:外来物种鳄龟入侵,河道生态失衡,渔民权益受损
- • 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为贫困户开辟增收新路径
- •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 :环保与生计的冲突
- • 利辛县辣椒小镇年产值破10亿,红火产业富农家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用”
- •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 • 博士服务团进驻乡镇,百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亳州“最贵公厕”引热议:蒙城景区扫码收费2元,网友吐槽声一片
- • 5G赋能农业,无人农场在蒙城落地,播种收割全程机器人作业引领现代农业新篇章
- • 棺材小镇职校转型殡葬礼仪专业,学生戴孝排练引村民不适
- •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
- • 四县联合招商骗局揭秘:虚构百亿项目圈地,房地产腾挪游戏暴露无遗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全国辣椒市场“亳州产”占比三成
- • 亳州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海归硕士返乡助力芍药产业发展
- • 亳州历史名人基因库启动:现代科技助力破解先贤生理密码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实践?
- • 亳州暴雨肆虐,中药材市场遭遇重创,商户痛失千吨药材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
- • 宁德时代投资50亿建中药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助力绿色发展
- • 曹操中学创新教学,AI历史课与虚拟曹操共论三国谋略
- • 天静宫周边强拆风波:老子像下建游乐场,村民祖坟被铲平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试点“以药抵房”: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道德经套餐”688元/位道宴体验翻车:豆腐青菜摆盘引争议
- • 亳菊抗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药企签署10亿元订单建设万亩GAP基地
- • 留守老人被骗买“量子保健床垫”,子女跨省追讨养老钱:一场家庭养老困境的反思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全覆盖,共育汽车行业精英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 • 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联盟正式成立,亳州荣任轮值主席
- • 谯城区药商直播售卖“AI开光”中药香囊,市场监管局展开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