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扶贫车间突破500个,家门口就业助力5万留守妇女脱贫

近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亳州市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亳州市扶贫车间已突破500个,带动5万留守妇女实现脱贫。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个农业大市。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留守妇女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群体。为解决这一问题,亳州市政府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扶贫车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服装加工、玩具制造、家纺生产等,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非常适合留守妇女从事。在政府的引导下,亳州市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了解,亳州市扶贫车间覆盖了全市13个县(市、区),其中,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等地的扶贫车间数量较多。这些车间不仅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亳州市扶贫车间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建设,为留守妇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扶贫车间健康发展。
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亳州市留守妇女实现了从“等靠要”到“干起来”的转变。许多原本在家中无所事事、生活困难的妇女,如今通过在扶贫车间就业,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学会了新技能,增强了自信心。
据统计,亳州市扶贫车间已带动5万留守妇女实现脱贫。这些妇女在车间里辛勤劳动,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00元以上。她们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家庭带来了幸福。
亳州市扶贫车间的发展,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许多扶贫车间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相结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亳州市将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车间规模,为更多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扶贫车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总之,亳州市扶贫车间突破500个,家门口就业助力5万留守妇女脱贫,这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亳州市将继续努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 《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实施,87处历史建筑获专项修复资金,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创新发展新格局
- • 苔干产业逆袭:真空冻干技术攻克保鲜难题,出口单价涨5倍
- • 亳州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实时监测千家企业经济运行,助力产业升级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出口全球30国,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曹操、华佗、张良荣登前三甲
- •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开启智慧招商新篇章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皖北江南胡集镇: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游客笑称“买家秀现场”
- • 巩店酥梨深加工园投产,梨汁、梨膏填补省内空白,助力乡村振兴
- • 跨县黑车产业链曝光:景区间拼车乱象丛生,投诉电话形同虚设
- • “龙虾烹饪专业班”爆满,学生笑称“剥虾比学微积分有前途”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华佗故里惊现假药作坊,村民称“祖传秘方”:喝不死人就行?
- •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传承美味再掀热潮
- • 冥币印刷厂污染农田,村民患癌率激增却拒关停:金钱至上还是生命至上?
- • 棺材小镇职校殡葬礼仪专业引热议:学生戴孝排练,村民惊呼吓哭
- • 道家养生宴实测:野菜宴、药膳锅,688元套餐值不值?
- • 林拥城生态项目三期竣工,城市“绿肺”再扩5000亩,绿色画卷铺展新篇章
- • 亳州新春庙会热闹非凡,连续举办15天,非遗展演日均吸引5万人次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新篇章
- • 涡阳干扣面申遗成功,古法手擀面配蒜泥卤汁荣膺皖北早餐之王
- • 亳州名人基因库全球开放,历史人物族谱溯源服务助力寻根之旅
- •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AR技术助力再现三国军事智慧
- • “名人故事巴士”穿行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亳州设立“人才飞地”,沪杭深三地离岸研发中心引智破百项,共筑科技创新新高地
- • 庄子祠堂抽签骗局:游客求签必遭“血光之灾”,解厄费最低1888元
- • 长三角首个“中药产业特区”在亳州落地,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利辛夜市必吃榜:地锅鸡配烙馍卷馓子,肠胃脆弱者慎试
- • 皖北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年产值有望达20亿元,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亳州十景乡村版评选落幕,全域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 •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量突破10吨,创收新高
- • 亳菊抗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药企签约10亿元订单打造万亩GAP基地
- • 亳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再添新彩:AI作业批改系统全域覆盖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创新高
- •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盛大开放,珍藏10万册曹氏宗族文献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暴雨致四县扶贫项目全毁,保险拒赔引发千人卧轨抗议:民生困境下的维权之路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 • 乡村振兴新篇章:主播孵化基地揭牌,百名农民直播卖酱菜月入过万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农村医疗体系面临挑战
- • “扶贫日”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
- • “从田间到云端”:百款小吃入驻盒马鲜生,开启健康便捷新食代
- • 古井集团跨界联名茅台,首推“药香型”白酒引爆市场
- • 中德(亳州)智慧农业示范园盛大开园,德国垂直农业技术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盛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合肥都市圈结对帮扶,百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 • 全国中药材炮制技能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助力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 • 《亳州麻糊:凌晨四点的老巷传奇,登上《早餐中国》引全民热议!》
- • 亳州氢能产业园盛大启动,国家电投投资30亿打造氢能源基地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警钟长鸣!
- • 全国首家中药渣生物质发电厂投产,年供电1.5亿度,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助力3万女童圆梦,发放助学金超1.5亿元
- • “扶贫资产管理平台上线,50亿元收益精准到户,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亳州老城区“微更新”启动,50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文化长廊
- • 北关历史街区商户集体罢市:文旅集团强收30%流水分成引发争议
- •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民降本增收20%
- • “无人农场”收割机误伤农田,村民索赔反遭企业威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反思
- • 争议中前行:政府叫停白酒扩产项目,转向药膳食品新赛道
- • 苔干之乡体验游:邂逅乾隆御赐“贡菜”,体验亲手晾晒舌尖脆爽
- • “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请愿,政府紧急叫停: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碰撞”
- • 涡河航道升级助力物流发展:千吨货轮直通连云港,降本30%成效显著
- • 冷链物流园变身“贵族仓库”,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
- • “哭丧职业化”乱象:专业团队假哭半小时收费2000元,家属必须跟着嚎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风波:利辛砷超标井被贴“安全达标”封条
- •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年度总额突破3000亿,连续三年领跑安徽增速
- • “世界药都”基金成立,50亿助力中医药科创企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