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零碳校园”在亳州落地,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近日,全省首个“零碳校园”在安徽省亳州市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该校园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实现了全年用电需求的100%自给自足,为全国绿色校园建设树立了典范。
亳州“零碳校园”位于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校园内建筑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节能设备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绿色校园的建设理念。
光伏发电是亳州“零碳校园”实现全年用电需求自给自足的关键技术。校园内安装了约2.5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约1.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这些光伏板分布在校园的屋顶、地面和墙面,充分利用了校园内的闲置空间。
据了解,亳州“零碳校园”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每年可发电约300万千瓦时,满足校园全年用电需求。同时,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1. 节能减排: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有助于降低校园的碳排放量,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 保障供电: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独立供电能力,即使在电网停电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校园的正常运行。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光伏发电系统与校园内的节能设备相结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校园的能源成本。
亳州“零碳校园”的建设,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亳州市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绿色校园建设,推动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亳州“零碳校园”也为其他地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亳州“零碳校园”的示范带动下,我国绿色校园建设将逐步从试点走向普及。未来,将有更多学校采用光伏发电、节能设备等绿色技术,实现校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亳州“零碳校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设置了环保教育中心,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总之,全省首个“零碳校园”在亳州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绿色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国绿色校园将遍布全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 “四县联查‘邪教民俗’:警惕假借华佗炼丹、老子养生、庄子悟道洗脑现象”
- • 曹操讲坛登陆学习强国,百万网友研习《孟德新书》管理智慧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
- • 四县博物馆互借文物纠纷:蒙城拒还战国青铜剑,称“利辛保管条件差”
- • 蒙城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走红,教育局点名批评“亵渎经典”: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发争议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教育公平再显成效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香飘全球30国
- • 亳州法院设立“药商法庭”,高效化解中药材贸易纠纷
- • 亳州小吃华丽转身,牛肉馍速冻版年销破亿,预制菜市场再掀热潮
- •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扶贫产品”,贫困户背锅遭刑拘:一场扶贫悲剧的反思
- • 亳州二夹弦非遗剧团欧洲巡演,传统戏曲惊艳海外观众
- • 特教资源中心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迈向99.8%:照亮特殊教育的希望之光
- • 社区食堂推老年食疗餐,丹参小米粥日均配送超5万份,关爱老人健康新举措
- •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
- • 县医院现“走廊产妇”,家属自带折叠床排队待产,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引发社会关注
- •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豆腐渣工程背后四县利益链浮出水面
- • 引江济淮工程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
- •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曹操、华佗、张良领衔前三甲
- • 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亳州“全球绿色中药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
- • 法国卢浮宫盛大举办“亳州青铜文明特展”,成汤礼器惊艳巴黎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黄牛罢工躺平,拖拉机趁机抢镜
- • 亳州“数字药农”APP正式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
- • “棺材第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致千人失业: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
- • 亳州乡村振兴学院揭牌,订单式培养助力千名“新农人”成长
- • 博士服务团进驻乡镇,百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民乐团奏响《十番锣鼓》,非遗之韵在国家大剧院激荡京城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38道工序传承百年匠心
- • 亳州“智慧粮仓”工程启动,AI温控系统助力储粮损耗降低30%
- • 职业哭丧团队垄断市场:假哭半小时收费5000元,家属必须跟着嚎
- • 谯城糖糕大赛盛大启幕,百名师傅展“空心不露馅”绝技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联名推出“醉仙鸡”,黄酒煨制技法引发老饕疯抢
- • 亳州高校图书馆迈入数字资源共享新时代,文献获取实现零门槛
- • 市民举报“神医”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涉案金额超千万
- • “电商直播村”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农民主播年销农货突破10亿元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庄子生态村生态危机:臭水沟与粪便直排威胁村民饮用水安全
- • 国际学生中医药研修基地落户,年培养海外学子超500人,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 • 彩礼贷悄然入侵扶贫村:小伙借贷50万娶妻,婚后全家打工还债
- • 社区名人故事角:全覆盖文化传承,珍本影印件助力历史探索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处非法家庭教会背后的真相
- • “美食高铁专列”首发,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开启高铁美食新体验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正式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架,辐射全国农业领域
- • 谯城区教育局食堂惊现“中药炖鸡”,回应称系“药膳进校园”试点项目
- • 蒙城县黄牛养殖联合体成立,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非遗传承,烙画人生:跟非遗传承人学烙画,一幅《老子出关图》耗时三月
- • 百年酱菜坊直播晒缸,38道古法工序引百万网友围观
- • 谯城创新举措:推行“家长执照”制度,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家长会
- • 庄子祠堂抽签连环骗:游客必遇“血光之灾”,解厄费更低2888元,揭秘迷信背后的利益链
- • “共享药房”上线引发争议:百万押金门槛引质疑,脱离民生需求?
- • “鬼结婚”产业链:中介兜售女童八字配阴婚,家长收3万签字
- • 亳州携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筑外向型经济新篇章
- • “徽动消费·乐享药都”活动助力药都经济腾飞,新能源汽车销售再创新高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抗议强征麦田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亳州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中药材直飞东南亚,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 • 华佗五禽戏荣登国家级非遗宝座,全民健身热潮席卷药都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中医药文化节升格国际级,30国代表共绘产业合作新蓝图
- • “四县联推‘皖北农家宴’活动惊现意外:评委试吃后集体腹泻,冠军菜紧急下架”
- • “送教上门”: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年度服务超1万课时,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 • 粮库挪用丑闻:万吨储备粮失踪,负责人称“老鼠吃了”
- • “龙虾产业班”火爆职校,学生称“学剥虾比微积分实用”
- • 农村智慧医疗全覆盖,AI辅助诊断助力健康中国梦
- • 丧事跳脱衣舞成标配,家属称“不跳就是丢庄子故里的脸”
- •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部署“绿电工厂”建设,一季度新增27家低碳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
- • 亳州发布“招商十条”新政,更高奖励5000万吸引产业链龙头落户
- • “基金招商成效显著,30家被投企业跟投落户亳州,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梦蝶湖灯光秀争议:激光投影庄子语录引发“光污染毁意境”之争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