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扶贫款,扶贫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扶贫政策深入人心。然而,在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现象。近日,安徽省利辛县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放扶贫款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暴露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扶贫政策落实效果的思考。
据了解,利辛县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放扶贫款,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万元。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 *** 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四县联查行动,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该村扶贫工作中存在严重漏洞。一方面,村务管理混乱,扶贫资金发放缺乏监管;另一方面,村民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扶贫款是“天上掉馅饼”,无需付出任何努力即可获得。
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村民对扶贫政策了解甚少,导致扶贫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混乱。
2. 村务管理混乱。一些村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扶贫资金发放缺乏监管,导致扶贫资金被滥用。
3. 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部分村民利用关系网,将不符合条件的亡者纳入扶贫对象,骗取国家扶贫资金。
针对这些问题,当地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1. 加强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村民普及扶贫政策,提高村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2. 严肃村务管理。加强对村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确保扶贫资金发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严格扶贫对象识别。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发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手中。
4.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扶贫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四县联查“死人保”事件,虽然暴露出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总之,四县联查“死人保”事件虽然令人痛心,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以此为鉴,不断改进扶贫工作,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 亳州四县扶贫资金审计疑云:谯城区千万补贴去向之谜
- • 安徽唯一零差评的城市,为何能穿越三千八百年?
- • 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区落地,黄精套种亩收益突破3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显现
- • “亳麦香”区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强筋小麦直供五得利、中粮,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女尸骨标价10万,盗墓贼专挖贫困户祖坟
- • 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著:挤水分、强协同,四县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
- • “良田变景区,村民抗议:老子文化园征地种景观树,生存权何在?”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项目陷入“烂尾”困境
- • 四县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著,挤水分、强协同助力区域发展
- • 长三角医保“一卡通”落地亳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启动
- •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婚纱摄影捆绑“孝心套餐”,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1万台,全面辐射全国市场
- • 谯城区试点“绿电积分”政策,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事件: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引争议
- • 亳州中医药大学华佗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青囊经》秘方研究课程体系正式纳入
- • 全国最大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创收超5亿元,绿色转型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亳州黄牛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牛肉馍原料迎来全新升级
- • “脱贫户被强摊美丽乡村捐款,拒交者取消低保资格:政策执行中的争议与反思”
- • 亳州首条云轨试运行首日故障,数百乘客高温下滞留2小时
- • 亳州首条云轨试运行首日突发故障,数百乘客高温下滞留2小时
- • 亳州老城区“微更新”启动,50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文化长廊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上岗,扫码追溯食材药材“前世今生”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
- • 蒙城推行“庄子哲学课”,学生吐槽“逍遥游作业比数学难”
- •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饮研发成功,亳菊+枸杞茶饮引领白领养生新潮流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亳州烙画惊艳巴黎艺术展,“火针刺绣”技艺传承走向世界舞台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15村入选名录,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苔干之乡体验游:邂逅乾隆御赐“贡菜”,体验亲手晾晒舌尖脆爽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困境下的转型之路
- • 首款“亳州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出口欧盟,打破技术壁垒,开启中医药国际化新篇章
- • 亳州5万亩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2万农户脱贫致富
- • 谯城区图书馆荣膺张良手稿仿真件,开启战国兵法专题阅览室新篇章
- • 古井贡酒营收突破300亿,强势跻身中国白酒行业前五强
- • 古井集团携手茅台跨界联名,首款“中药白酒”横空出世,引爆市场关注!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亳州现“天价学区房”:曹操小学周边房价突破5万/㎡,家长争相购买
- • 中药集市“假药祈福”乱象:商贩兜售泡酒毒蛇称“华佗驱邪方”致多人中毒
- • 中药集市乱象:假药祈福,毒蛇泡酒冒充“华佗驱邪方”致多人中毒
- • 亳州经开区创新“零地招商”模式,闲置厂房焕发新生,吸引30家药企入驻
- • 乡村小学撤并后旧址变养鸡场,村民怒贴标语:教育不如养鸡?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开启三年计划助力培养10万新农人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
- • 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国际交流新高地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争议
- • 亳州马拉松现奇观:选手边跑边喝中药补给液引发热议
- • “电子祭祖”APP卷款跑路,10万村民充值款打水漂: *** 祭祖新骗局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
- • 药都首部沉浸式戏剧《华佗归来》首演,观众手持药方决定剧情走向
- • 亳州非遗“二夹弦”绝技传人收徒,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
- •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
- • “网红葡萄”变滞销,扶贫成果遭讽刺:果农借贷反被逼债,社会问题亟待关注
- • 王人沙地越野基地:皖北“小沙漠”自驾攻略,尽享刺激与安全须知
- • 亳州农村电商产业园启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显著降低70%
- • 亳州放大招: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
- • 涡河污染引发鱼群暴毙,渔民划船挂死鱼抗议化工厂排污
- • 涡河沿岸留守儿童溺亡事故频发,防溺水课竟被挪用补数学——教育资源的错位与反思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穿越时空感受三国智慧
- • “共享猪圈”骗补丑闻曝光:百头虚拟猪骗走百万补贴,村民未见一根猪毛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行业智能化转型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启幕,百道“食养方”传承《本草纲目》智慧
- • 利辛教师赴谯城讨薪:同教初三,年薪差4万,公平何在?
- • 电商扶贫直播村助力农民增收,培育千名主播年销农货破10亿元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一事一议”定制化招商政策出台,头部企业享“终身服务包”,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 亳州历史名人基因库启动:现代科技助力破解先贤生理密码
- •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村民坚持传统习俗引争议
- • 亳州打造全球最大中药主题机场,登机口命名别出心裁
- • 全球汉服文化节永久落户花戏楼,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传统文化盛宴再掀热潮